蓋茨為什麼能長居世界首富的寶座·微軟長盛不衰到底靠的是什麼·當隨著新經濟造就的一批類似戈登·蓋科這樣的億萬富翁,因為網絡價值的跌落,而使手裏的財富迅速灰飛煙滅時,比爾·蓋茨的聚財方式再次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在蓋茨的經營過程中,他雖然不放過任何的市場機會,但同時也在刻意回避著任何細微的投資風險。
當IBM、英特爾這樣的科技巨頭為了在風起雲湧的網絡熱潮中分一杯羹,紛紛搶購網絡新興公司和科技公司時,蓋茨也屢有大手筆公之於眾。
2005年2月9日,微軟剛剛宣布即將收購Sybaris軟件公司,一周後,蓋茨就宣布在2005年年底,將推出一個以客戶為中心的付費的反病毒解決方案。
此次收購的Sybaris開發的安全軟件可用於微軟的Exchange和Lotus Notes服務器,該公司的產品能對付病毒、蠕蟲和垃圾郵件。這是繼2002年微軟收購信息安全公司Xdgrees,2003年收購羅馬尼亞反病毒廠商GeCAD、Pelican,2004年12月收購防間諜軟件企業Giant後的第5次收購。
在其他領域,微軟的收購行為也不斷見諸報端。在英國,寬帶運營商Telewest得到微軟投資,微軟持有該公司23%的股份,這是微軟迄今為止達成的最大一筆交易,公司在寬帶技術方麵的投資總額因此達到46億英鎊。
在教育和娛樂軟件市場,微軟收購了Fasa Interactive,試圖將其軟件產品滲透到家用應用軟件的各個方麵。
在商業軟件方麵,微軟收購了Groove網絡公司,並準備將該公司的“虛擬辦公室”協同軟件整合進自己的Office產品中去。公司的創始人也將成為微軟的首席技術官員。同時,微軟還獲準收購丹麥Navision,在進軍銷售企業資源計劃(ERP)的過程中又攻下一城。
這些大手筆的投資也反映了微軟在投資過程中的謹慎。因為不管其投資額度多大,始終還是圍繞著產品的核心產業鏈來做文章,沒有輕易地涉足自己不熟悉的領域。
雖然微軟基本沒有進行跨行業的多元化經營,其主業一直在IT領域,但是同樣手中擁有大量的現金的蓋茨就不同了,他多元化投資於生物技術等領域。但這同樣是規避投資風險的一種做法。因為微軟作為IT界領袖,擁有核心競爭力,完全可以圍繞著IT業做足功夫,讓不同的分業務相互促進;而蓋茨作為個人投資者,沒有類似的優勢,所以側重於分散投資風險。
其實,蓋茨“不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而這也是他投資聰明之處。美國《亞洲華爾街日報》在2001年6月就曾經刊載一篇,評論蓋茨投資戰略的文章。評論引用紐約投資顧問公司漢尼斯集團總裁查爾斯·J·格拉丹特的話說:“蓋茨看到了把投資分散、延伸到舊經濟的必要性,而他的好友巴菲特卻沒有看到把投資分散到新經濟的必要性。”這是蓋茨投資戰略令人感興趣的特點。現年74歲的沃倫·巴菲特素有華爾街“股神”之稱,他的投資對象都是舊經濟部門公司。他在可口可樂公司、吉列公司和《華盛頓郵報》公司等老大企業都持有非常可觀的股票。他從來不投資科技股。在2000年價格大跌時,一些舊經濟公司相對而言有較佳的表現。巴菲特的投資公司在2001年確實賺了不少錢,但他在全球富豪排行榜上仍然落後於蓋茨。
雖然蓋茨是個經營天才,但是他從不認為自己的理財更勝一籌。早在1995年在美國就建立了名為“小瀑布”投資公司(Cascade Investment LLC),由不大出名但頗有眼光的華爾街經紀人邁克爾·拉森主持。這家設在華盛頓州柯克蘭的公司單獨為蓋茨的投資理財服務,主要就是分散和管理蓋茨在舊經濟中的投資。這家公司的運作十分保密,除了法律規定需要公開的項目,其活動的具體情況絕不向公眾透露。不過根據已知情況可以分析出來,這家公司的投資組合共值100億美元。這筆資金很大部分是投入債券市場,特別是購買國庫券。在股價下跌時,政府債券的價格往往是由於資金從股市流入而表現穩定以至上升的,這就可以部分抵消股價下跌所遭受的損失。
在蓋茨對舊經濟部門的投資中,對比較穩健的重工業公司的投資已取得非常顯著的成績。據介紹,蓋茨通過小瀑布公司在2001年12月收購了紐波特紐斯造船公司7.8%的股票,這些股票的價格比2000年差不多上漲了一倍。並且,2001年,由於著名的通用動力公司宣布要購買這家造船公司,該公司的股價又上升了約24.9%。蓋茨對加拿大國家鐵路公司的投資也給他帶來豐厚的回報,該公司在2001年股價上升約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