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媒體巨子泰德·特納捐款10億美元給聯合國的時候,他呼籲世界最富有的人,特別是華倫·巴菲特和比爾·蓋茨,也能像他一樣慷慨解囊。
蓋茨在接受名記者芭芭拉·華特絲主持的電視訪談節目專訪時表示,他覺得,他還有很多年可活,可以慢慢累積財富,並且規劃自己的慈善行動:
“我很高興泰德捐贈那10億美元。當然,我的捐款會跟泰德的捐款同等級——並且更勝一籌。”
“我已邁入一個階段,也就是未來這10年,工作會是我主要的貢獻。資助其他事的念頭要到一段時間以後再考慮。”
在特納的發言過了兩個月後,蓋茨捐出價值120萬美元的電腦設備給六所校址鄰近亞特蘭大特納的居住地的傳統上招收黑人學生的大專院校。這批軟、硬件贈給了克拉克亞特蘭大大學、莫爾豪斯學院、佩恩學院、斯培爾曼學院、莫裏斯布朗學院,以及不同教派神學中心。為此,蓋茨的一位發言人解釋說,這些捐贈不是給特納的話激出來的。
“比爾已經捐贈超過27億美元。這不是差事兒,這與泰德·特納無關。”
蓋茨在《福布斯》雜誌1997年慷慨捐獻排行榜上名列第四。那一年蓋茨的捐獻額達到了21億美元。
在湖畔中學籌募新大樓興建資金時,很自然地聯絡上該校最傑出的校友之一。
為此,蓋茨與艾倫支付220萬美元,建起了一棟數學與科學大樓,這棟樓被稱為艾倫·蓋茨樓。
當然,蓋茨有時候也不拒絕那些小型但他認為很有價值的公益活動。在僅有270人的內布拉斯加州格倫維爾村,居民收集汽水罐並且舉辦運動比賽,為的是設法募集兩萬美元的資金,把一處從前的學校運動場改建為公園。為此,募款委員會請求比爾·蓋茨及其他有錢人捐款,並解釋說,格倫維爾村的兒童需要一個聚會場所,並且協助抗拒嗜藥和酗酒的壓力。於是,蓋茨給村民們寄了一張5000美元的支票,並附帶一封信。有人說,對於向他要錢的請求他一般不作回應,但是委員會的說明令他感動。
蓋茨寫道:“這些問題不再是大城市的問題。這些問題也逐漸成為鄉村社區令人擔憂的一個問題。”同時,蓋茨索取一張免課稅收據,委員會照辦。
圖書館通常是蓋茨慈善捐贈的受益者。他捐出1200萬美元在華盛頓大學設立一座法學院圖書館,並以他的父親命名。
而且在1997年,比爾設立了蓋茨圖書館基金會,計劃捐出兩億美元和價值兩億美元的微軟軟件,給美國各地公共圖書館。這筆價值4億美元的捐贈,若再加上微軟已出資1500萬美元讚助的線上圖書館計劃,蓋茨慷慨的捐贈總數將接近安德魯·卡內基的贈與。1890年至1917年間,卡內基捐4120萬美元,在世界各地建新的圖書館,而這些錢按1997年的幣值計算,卡內基的相當於捐贈了505億美元。
1997年,蓋茨捐給圖書館的錢,高於任何個人捐贈者,包括美國聯邦政府在內。他始終認為,公共圖書館是奠定美國社會與民主的重要機構。他希望填補介於有途徑取用重要資訊的人,與沒有途徑的人之間的鴻溝。
對於這項公益事業,他樂此不疲。他的目標是,在2008年之前,無論是城市或鄉村,每個經濟弱勢社區的每一座圖書館,都能連上互聯網。那筆4億美元的捐贈,應該可以促使美國16000座公共圖書館中,約半數能連上互聯網。
這樣看來蓋茨的確比較大方,並且還很“好善樂施”。但如果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分析的話,興許就能發現這其中的真正含義了。這次捐贈當中半數以上都是微軟的軟件,這樣做所產生的效應就是會迫使圖書館未來必須采用微軟的產品。這個舉動收益最大的就是蓋茨。他不僅贏得了名聲,樹立了良好形象,同時也為其產品的銷售開辟了一條更寬的路,真可謂是“一箭三雕”。這不得不讓人佩服蓋茨手段之高明和隱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