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創建一個學習型組織(1)(2 / 3)

公司向客戶學習的必要條件,是要能夠從客戶那裏獲取信息。

這就必須開辟與客戶聯係的渠道。微軟開辟的渠道,大致有五條:

第一條,是直接與客戶麵對麵溝通。也就是說,微軟員工直接到顧客中去,對他們到底在做什麼進行研究。微軟人說:“我們確實對用戶做些縱向研究。我們會每三到四周訪問他們一次,看看他們使用文檔與產品順手與否。”

第二條,是選定一批客戶發布產品的β版。微軟的每個產品,做到快要可以上市的時候,除了會發布一個版,以供內部使用並提供信息反饋以外,緊接著會對選定客戶進行一次對外的β版發布以作為實際測試。之後,開發員將在這些反饋信息基礎之上,趕在最終產品製造商或市場發布之前,做進一步的完善。

第三條,是專門設立免費的客戶熱線電話。平時,由產品支持服務部門(PSS)派員工傾聽並處理客戶的電話求援、谘詢和投訴。

而每當有新產品推出時,微軟就把有關的開發員和測試員統統安排在熱線電話旁,讓他們也都有機會親自聽聽什麼問題讓客戶抱怨不止。“對於開發員而言,這既能培訓和幫助PSS人員,也能使自身接觸到那些頗為受挫而直接就給微軟打電話的客戶,從而獲取第一手資料。”

第四條,是設立自動電話,建立網站,實現一對多的電子化服務。這不是一條雙向溝通的渠道,而是公司單方麵發布有關信息,使客戶有可能通過選擇電話錄音,或者通過上網,找到某類比較常見問題的解決辦法。

第五條,是發行微軟的產品工具版。一般說來,當一個新的軟件上市以後的幾個月裏,微軟就發布這種特殊的工具版。當然,這隻能交給那些願意作為試驗點的公司客戶,然後研究收回的數據。在這個所謂的工具版中,有一個獨立文件。它對用戶每一次按動鼠標或敲下鍵盤,以及每個動作所花的時間,都如實地記錄下來。顯然,這份記錄,對於了解人們實際上如何使用一種產品,研究人們在麵對特定任務時會做出什麼選擇,是極重要的。

2分析客戶信息,集成客戶建議

隨著微軟的發展,每天從不同渠道收到的、來自客戶的信息,數量非常龐大。如何組織和分析這些信息,是對微軟的挑戰。1991年,微軟產品支持服務部門的6名高級技術人員,成立了一個小組,被稱為產品改進組;其使命是幫助微軟更好地滿足客戶需要,通過客戶的信息反饋和建議而改進產品。這個產品改進組建立了兩種分析客戶信息的機製:一種是編寫《電話分析上月報》,分析上月從客戶打到微軟的電話裏收集到的各種主要信息;這些信息按產品裏界定的功能組織起來,並按產品細分。另一種是建立一個獨立的客戶建議數據庫,這些建議既來自客戶的電話,也來自客戶的信件,是這兩個來源的集成。建議數據庫中的信息,也有選擇地寫入電話分析月報。電話分析月報通常包括對每種產品的主要15條建議。

3堅持技術上相互兼容,是計算機公司保持生命力的重要條件

例如,王安是一位眼光遠大的工程師,他曾經果斷地拋棄了計算器市場而避免了傾家蕩產,並成功地變成了首屈一指的文字處理機供應商,可他卻偏偏沒有意識到兼容性對應用軟件的重要性,結果在下一個工業發展的轉折關頭迷失了方向。比爾·蓋茨坦率地承認:“如果王安早些意識到兼容性,應用軟件的重要性,今天可能就沒有什麼微軟。”“由市場本身推動的兼容性問題,對未來的個人計算機工業來說,是一次重要的教訓。凡是正在建造信息高速公路的人都應該牢記這個教訓。哪個係統能夠使用戶自由選擇硬件並能運行盡可能多的軟件應用程序,用戶就會購買這種係統。”

4應用軟件是計算機用戶真正需要的東西,兩者之間存在著正反饋關係

可利用的應用程序越多,計算機對用戶的價值就越大,用戶數量自然會增加;用戶買的計算機越多,軟件開發者就會為它開發更多的軟件。“一旦一台計算機的推廣達到了一個高水平,銷售量就會不斷上升。這時,正反饋循環就開始了。”正是根據這種情況,比爾·蓋茨做出結論說:“計算機行業學到的最重要的教訓之一是,計算機對其用戶的價值大小取決於質量和可供計算機使用的各種應用軟件。我們工業界的所有人士都學到了這一教訓,有的是高興地學到的,有的是痛苦地學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