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創建一個學習型組織(2)(1 / 3)

共同操作協調組強調的一致性,是從最終用戶的角度來看的一致性,並非指代碼重複使用意義上的一致性。Excel組的開發員也好,Word組的開發員也好,可以用各自不同的方式給同一個功能編寫代碼,但這個功能在兩種程序中必須以相同的麵孔出現在消費者麵前。正因為具有相同的麵孔,消費者就不至於被五花八門的外觀搞糊塗,這也就是協調組的作用所在。如果沒有這個共同操作協調組,那麼各產品組生產出來的用戶界麵將會千差萬別。因為,各產品組的工作重點往往是放在如何使本產品在同類中出類拔萃上,而不是放在如何使本產品與同類產品完全一樣上。

2篩選出常用的核心功能,生產出相應的共享構件

1993年,共同操作協調組通過研究分析,發現在微軟當時的全部產品中,大約有350種功能。如果這350種功能,都實現標準化和一致化,不僅要花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且邊際收益會迅速下降。因為其中的許多功能,絕大多數客戶都不經常使用,而對它們搞一致化,是沒有收益的。

於是,共同操作協調組致力於精心篩選。結果發現在總數為350種的功能中,大約隻有10%,即隻有35種主要功能,是85%的用戶經常要用到的。這些常用功能的核心係列,包括工具條、複製一剪切一粘貼、字體、打印對話框和各種菜單等。微軟人正確地認識到:隻要抓住了這35種功能,隻要抓住了全部功能中的這10%,也就抓住了85%乃至90%的用戶實踐。這樣花出去的錢收益就會很大,若去盯著那些使用頻率不高的功能,收益就會急速下降。當時由此得到的結論就是:使這些常用功能標準化和一致化,使它們實現共享,是微軟必須盡早完成的任務。

為了早日順利完成這個任務,微軟新創了一種辦法,那就是“讓功能對應專門知識、讓專門知識齊全的特定產品組承擔重任”的辦法。顯然,就文本處理功能來說,Word組的專門知識齊全;就數學計算功能來說,Excel組的專門知識齊全,等等。於是,每一個專門知識齊全的特定產品組,被要求用OLE(對象鏈接和嵌入)來建構某個相應的功能,並盡可能加以簡化。一旦完成,其他各組就必須采納這些OLE界麵,並且能夠而且必須把相應的功能作為一個“標準”或“構件”,並人自己的程序。這就既提高了編程效率,又實現了構件共享,更體現了所有小組都向專門知識齊全的特定產品組學習的精神。

3細心搜集常用功能的數據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微軟人認識到,不能僅僅關心讓這個功能或那個功能一致起來。因為,一種功能,有沒有必要讓它一致起來成為共享構件,取決於它是否被經常使用。那麼“它是否被經常使用”又根據什麼來確定呢·究竟哪些功能應該包括在“常用組”裏麵呢·這不能憑主觀印象來確定,而要用客觀數據來說話。究竟應該怎樣來獲取客觀數據呢·微軟人總結出三種方法:

第一,與用戶討論,麵對麵地向用戶調查;

第二,利用相應軟件的工具版,以搜集相關功能的詳細使用情況,並自動記下有關的頻次數據;

第三,對“基於顧客行為而製訂的計劃”作進一步的考查,以補充某些信息。這種方法之所以必要,是因為除了已經進入市場的“功能”,還有尚待進入市場的新的功能。如果說,對於已經進入市場的“功能”,其是否經常被使用,完全可以通過與用戶討論,以及根據工具版的記錄來確定。那麼對於尚待進入市場的新的功能,其是否會被經常使用,該不該做成“共享構件”,既無法通過與用戶討論來解決,也沒有工具版的記錄資料可查。惟一的辦法,是考查將新功能納入計劃時,它是根據哪些顧客行為確定下來的。

利用以上三種方法,微軟人得到的結論是:“用戶在產品間轉移數據相當頻繁,並將常用的剪切、複製、粘貼操作、字體的保存以及產品之間的其他格式化的重要性放在顯著位置。用戶還想建立混合式文件,包括文本、數據和圖表。”這個結論,肯定了產品組之間相互學習、共享資源的大方向,是和用戶的需求相一致的,是完全正確的。

4通過軟件集成,提高公司構建共享代碼的能力

構件共享,是一個公司具有減少重複勞動、降低成本、取悅用戶的智慧的表現。構件共享向前發展一步,就是軟件集成。構件共享的前提,是仍然存在著好幾個不同的軟件,隻不過它們有許多共同的構件。軟件集成,是許多不同的軟件融合成為一個軟件,好幾個不同的軟件同時存在這個前提已經消失。構件共享是在不同的軟件之間尋求共同點;軟件集成則是為不同的軟件融合成為一個軟件提供更多的基礎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