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創建一個學習型組織(2)(2 / 3)

微軟推出的Office,其實就是把主要應用軟件集成為一個統一的辦公軟件。從構件共享到軟件集成,微軟經曆了提高智商的磨難。

最初,整裝在Office中的應用軟件產品並沒有額外加以集成,相互之間也沒有合作,每種產品保持本色,各自為戰。這可以稱之為Office的“機械捆綁階段”。這個階段上的Office,對用戶來說的惟一附加價值,是一次性全部購買所帶來的方便與廉價。如果說這裏也體現了微軟的智慧,那是銷售策略的智慧。

接著,共同操作協調人員力主大幅度提高Office組合中的共享與集成程度。他們根據自己的常用功能研究,對Office的構建設計施加影響。比爾·蓋茨也一直非常強硬地向各產品組推行標準化。結果,在1993年10月推出的Office 40中,用戶界麵就有了一致性,不同應用軟件之間有了一致性外觀;在9個高層次菜單條目中,有8個是完全相同的。這可以稱之為Office的“外觀一致化階段”或“構件共享階段”。

終於,共同操作協調組不再是Excel組和Word組的“第三方”,而是直接命名為Office產品組,有24名專職開發員。Office組的任務,不再是物色專門知識齊全的產品組,以便委以開發共享構件的重任;而是自己就構造共享構件,自己就為各種應用軟件,既包括Office以內的如Excel,Word,PowerPoint等,也包括Office以外的如Publisher和Works等,提供基礎結構。這可以稱之為Office的“軟件集成階段”。

雖然,Excel和Word小組起初對Office的觀念加以抵製。因為它並不一定有助於Excel成為一種更好的表格程序軟件,或使Word成為更出色的文本處理軟件。但微軟的Office,為用戶提供了更為一體化的應用軟件。客戶們踴躍購買Office,而不購買獨立的Excel或Word軟件,用美元投了Office的讚成票。於是Excel和Word小組妥協了。Excel和Word的開發員們,認識到Office的一個主要的技術優勢,在於比單個軟件減少了內存的占用。這既能空出更多內存用於其他更多的特定目的,也節省了用戶做出操作反應的時間。當然,Office集成的一個更加重要的意義,在於它標誌著微軟公司智商的提高。

Office的成功集成,表明微軟掌握了一係列不同的“共同操作”協調機製,包括對象鏈接和嵌入(OLE),以及動態鏈接庫(DLL)。

對象鏈接和嵌入使得一種應用軟件能從另一種軟件上獲得一項服務(比如“繪出這個圖表”或“把這個文本格式化”),然後它能把新得服務的結果,嵌入到原應用軟件並輸出。用戶還能利用OLE建立混合型文件,包括文本、數據和表格。

動態鏈接庫提供了另一種通用的共享技術。一個DLL文件就是軟件的一個“添加”條目,當軟件運行時,操作係統能自動將之裝入內存。然後,不同的應用軟件程序就能把它作為一種服務進行分享。不同的應用軟件能分享的DLL服務有:拚寫檢錯、特殊設備驅動器、外國語言界麵以及許多其他的載入內存或持續進入的各種構件。動態鏈接庫的主要優勢在於:在任何既定時間裏,它們都能最大限度地減少一個應用軟件所需占用的內存量。

學無止境,投資教育

比爾·蓋茨說過:成功是個糟糕的老師——老是害得聰明人以為他們絕不會輸。微軟若要在今後繼續超越其他公司,隻有不斷的創新、學習。

比爾·蓋茨經營著全球影響力最大的一家公司,當然也麵臨著很多壓力和挑戰。他麵對的最大挑戰之一就是必須跟緊科技的腳步。身處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之中,跟上速度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比爾·蓋茨從來以解決問題極為理性而著稱,為了緊跟科技的腳步,他也用非常理性的態度解決知識和財富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