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外篇:第六章 冷酷傳統(1 / 3)

人們在遭遇艱難險境時,處理情緒波動的方法五花八門,但歸納起來,其實不外乎兩大類:要麼以閑扯分散心神,要麼借裝酷掩飾恐懼。一切隻在於說與不說的區別。

江湖上大多數所謂的高手,遇事時喜歡憋著不說話,強裝麵無表情,目不斜視,必要時擺個很酷的造型,追求“靜如處子、動如脫兔”的效果。將戰未戰之時,這副模樣確實深淺難測,底細不明,讓敵人摸不著頭腦,不敢輕舉妄動。

如果爭戰的背景還刮了點風,或下了點雨,甚至老天特別關照,再來幾下電閃雷鳴,而這位兄台仍能堅持紋絲不動,屹立不倒,活像一座山或一棵樹,那麼,除了勝算超過一半,後來的江湖八卦篇章裏,他的堅硬形象必定會占有一席之地。

一直以來,人們總是對又冷又酷的高手津津樂道。

現在,我身處惡狼包圍圈,總是不由自主地與師父地東拉西扯,且又主題鬆散,漫無邊際,有時甚至連自己都不知所雲。這樣一方麵是為了撒氣,另一方麵則是借此掩飾內心的驚慌失措。我這時才發現,原來自己在麻煩或險境麵前,根本無法冷靜,必須像個話癆才不至於過分失態。換句話說,與江湖上的主流高手不同,我缺乏耍酷的先天素質。

這個發現,讓我原本就不太高大的俠客形象,又一次打了折扣。

分析起來,以冷酷為楷模,在江湖上是有悠久傳統的。

許多年前的劍道高手西門吹雪,可說是冷酷高傲的典範。這位仁兄不但名字冰冷,形象同樣冰冷。更加冰冷的,還有他手中那把殺人無數的劍。據說西門吹雪所到之處,總是白衣勝雪,青絲飛舞,渾身上下寒光四射,讓人一見之下立馬不寒而栗,氣短三分。更可怕的是,據聞江湖上沒人見他笑過,也沒聽他說過話,他惟一的表達工具,便是手中的長劍。而見過他長劍出鞘的人,都已經死了。他被人封為“劍神”。

“冷酷”與“高手”兩個詞緊密結合在一起,大概就是始於劍神西門吹雪。

當時的江湖上,“冷酷”成了西門吹雪形象的代名詞,可以說,這兩個字簡直就是為他而創造的;至於高手,以西門吹雪的劍術造詣,他若不是高手,天下便沒人敢稱高手。

但在後世的傳說中,卻硬生生地將“冷酷”與“高手”賦予某種因果關係,人們總是錯誤地相信:所有的高手都應該是冷酷的。

這個觀點的產生,大概源於一般人難以控製自己的情緒,一廂情願地認為,高手的心理素質強於一般人,其表現必然是心如鐵石,麵無表情。

另外一個顯而易見的原因是,“冷酷”形象在世人眼中,總是與成熟和穩重混為一談,人們習慣於把張嘴亂笑的人當成笨小子或傻大姐,與高手肯定是無緣了,充其量隻能當個店小二或酒家女。似乎隻有總板著一張死魚臉過活的人,才足以托付大事。

而在絕大部分女人心裏,“冷酷”則與帥氣相關,“酷斃了”與“帥呆了”幾乎就是同義詞,都能引得她們芳心萌動,輕則掩口而笑,重則驚聲尖叫;作風潑辣一點的,先是頻拋媚眼,繼而脫衣獻身。

後世的許多江湖人士,為了偽裝成高手,或者為了吸引女人注目,武功又不濟,隻好盡力在“冷酷”二字上下功夫。從衣著打扮到行為動作,盡力模仿西門吹雪,往往也能夠唬住一些不明真相的江湖看客,吸引幾個智商不高的庸脂俗粉。

於是,自西門吹雪以下,江湖上的所謂冷酷高手,基本可以說是一個魚龍混雜的群體。

真相其實是,高手不必冷酷,冷酷的未必是高手。

以西門吹雪來說,沉默寡言應該是個性使然,與他是不是個高手無關。而且,我就不相信西門吹雪永遠堅如磐石,從來沒有情緒波動,傳說中,在麵對自己生平最大的敵手葉孤城時,他也曾經一度陷入慌亂,不知所措到差點要取消與葉孤城的紫禁城之戰。假如不是後來葉孤城戰敗身死,這一點恐怕就要成為西門吹雪被後人取笑的話柄。成王敗寇的通行規則,挽救了他的江湖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