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采蘑菇的小姑娘(1 / 2)

見三個男孩子有點茫然,大叔就熱情地說道:“過了這座城,就是我的家鄉新城了。咱們找上一輛馬車,有上半天,就能回到我家。你們都幫我幫到這個程度了,怎麼著也要跟我回家,我要好好招待招待你們!再出發,就在我們那座城上車就行!”

“那好吧,這次聽您的!汪大叔!就算傷口包紮好了,讓您就這麼一個人回去,我們也不放心!”雲軒忽然記起中年大叔在火車上說起過自己是姓汪的,為了表示親切,就在大叔的前麵加上了他的姓氏——“汪”。

然後,他又去了附近一家門麵很大的開封灌湯包包子鋪,買了很大一籠熱騰騰的包子,給大家包好,準備路上吃。為了讓每個人都吃得舒服,他還跟店小二要了幾個小碟子,省得那包子裏的熱湯弄的身上到處都是。

左右張望了一會兒,雲軒順手招呼了一輛等著載客的馬車,價都沒講,就拉上敬東和新嚴,攙著汪大叔一起上了人家的馬車。

趕車的是位五十多歲的老大爺,一看是幾位穿著打扮都很體麵的客人上車,價都不講,就要打車去新城,臉上瞬間笑開了花。——這趟車一定能為他帶來一筆不菲的收入,這對他,實在是件值得振奮的事情。

四個人,麵對麵坐在車棚的前後兩側。新嚴挨著敬東,雲軒挨著汪大叔。趕車的大爺囑咐大家在裏麵坐穩了,然後掀下了馬車的簾子,自己一抬屁股跳上了馬車的前沿上,舉起手中的長鞭,往空中一揮,嘴裏洪亮地吆喝著:“嘚——駕!”,幾個人也就這麼興奮地又上路了。

三個年輕人,經過了一番折騰,早都餓的肚子咕咕叫了,各自拿起幾個灌湯包,放在碟子上,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嘴裏還不停地說著:“嗯,這包子,還真是好吃!”

大叔拿著自己的那一份,手裏也托著一個小牒子,卻並沒有馬上吃。而是一直在那看著,細細地觀察著,像在看一件精美的瓷器。

“汪大叔,怎麼一直在那看著,您倒是快吃呀!”雲軒在一旁笑著提醒。

“大侄子,你可不知道。這包子,是我們河南的一大特色風味小吃。就叫做開封灌湯包。這種包子用的原料可講究了,都是選豬後腿上的瘦精肉,這皮,也是選的精粉,蒸的時候,全是用爆火。這樣子,是皮薄,透明,白的就跟那景德鎮的細瓷兒似的。這每個包子上,都是手工捏製的32道縐折,這條條折子都很均勻。咱這是放的小托盤,那要是放在白瓷盤上,就跟白菊花正開著一樣。咬一口,這肉餡裏就往外流鮮湯,這周圍地界的人都知道,有句順口溜怎麼說來著,‘先開窗,後喝湯,再然後是滿口香’……”

“哈哈,汪大叔,您這套詞說得真好。要是您在包子鋪裏當跑堂,肯定能多賣出點包子去!那工錢也得比別人拿得多!”新嚴在旁邊笑著說道。

“對了,汪大叔,這灌湯包是你們河南特色小吃,您自己是不是都有點吃膩了,這一直給我們講,始終都不肯吃呀?”

汪大叔一聽敬東的話,眼睛又一次巴巴地看著那灌湯包,臉上浮現出一絲羞澀的神情,嘴裏說道:“哪呀,其實不怕你們笑話,我這,真真也跟你們一樣,是頭一回吃呢!”

“怎麼會是這樣呢?那您剛剛怎麼還能把這包子的特點說得這麼詳細呀!真就跟天天在包子鋪裏幹跑堂一樣!”

“唉,我那不是為了盡盡地主之誼嗎?就我家那條件,想吃這包子,還真有點困難……我也是為了出門在外不讓別人笑話,才故意把從別人那聽來的介紹,故意都給記了下來。然後,有人問起來,我就可以大段地講給別人聽。讓人覺得,這些東西我都已經嚐過了……”

汪大叔的解釋,讓三個人不免都有點心酸。

新嚴笑著,差點把咬到嘴裏的包子給吐出來。雲軒一見,用腳在下麵輕輕踢了他一下,新嚴這才“嗯……嗯……”兩聲,把那笑給憋回去。一邊往回收斂笑容,一邊又追問了一句:“那您,今天,怎麼跟我們把實話說出來了呢?”

“你們仨,都是好孩子,什麼事都跟我實打實,又是真幫我。我哪能再跟你們玩這種虛的。我知道,你們不會笑話我。就算笑話,那也不是惡意的。讓你們在我身上開開心,我也高興!”

“是這樣呀!那您就甭再接著往下說了,又受驚嚇,又受傷,還在這看著我們吃著講這灌湯包的美味之處,現在,您還是趕緊也嚐嚐吧!”敬東有意這樣對著汪大叔提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