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決戰華沙(3 / 3)

第二輪10月11日至14日分四天進行。此時,被稱為鋼琴界“大祭司”的阿格裏奇從這一輪加入了評審團,她的出現引起了不小的轟動,這位以嚴苛出名的評委讓人們更加確信了比賽的含金量。

如果說參賽選手在第一輪比賽都拚命表現自己的技術實力,那麼第二輪則更注重音樂的表現力,而將近40分鍾的演奏讓許多選手頻頻出錯。

巧合的是李雲迪又在最後一天出場。比賽開始之前,他突然對老師說:“我好緊張,腦子一片空白。”但昭義驚得臉色蒼白,立刻寫了一張紙條給他:無私無畏。握著這個小紙條,李雲迪逐漸平複情緒。

第二輪比賽他演奏了一首諧謔曲、搖籃曲、圓舞曲以及大波蘭舞曲。

從波蘭民間舞曲發展而來的波蘭舞曲雖然音樂純樸,鋼琴織體也很簡單,但旋律充滿了“迷人的憂鬱”,描繪了一幅幅悅耳的音畫。

《輝煌的大波蘭舞曲》的演奏最好地表現出李雲迪“和諧”的天才,其演奏風格被評委們認為是本屆參賽的波蘭舞曲演奏中“解釋得最為完美的”。他采用了極其輕柔的音色與合適的力量來彈奏主題,而不是對主題簡單的重複,這就避免了過於清晰、富有旋律性的主題一再出現時,容易導致聽覺上的審美疲勞。

當地媒體評論:“第二輪的表現中,這個年輕人更加大顯身手,他優雅地演奏了《搖籃曲》,《降b小調諧謔曲》熱情奔放,但他演奏的《平靜的行板》、《降E大調大波蘭舞曲》則最能表明他的才華,那是真正的‘SPLANTO’,琴聲仿佛來自天穹。”

絕佳的表現不僅使李雲迪順利進入第三輪,還獲得了大賽設置的第一個獎項——“大波蘭舞曲最佳演奏獎”。

宣布結果後,評委之一的阿裏·瓦迪把自己的帽子扣在李雲迪頭上,兩人互相追逐著,玩得不亦樂乎。阿裏教授每年差不多一半時間在以色列,另一半時間在其任教的德國漢諾威,他希望這位青年才俊畢業後能跟他學琴。

這一輪下來,隻有11名選手進入半決賽。

第二天,但老師帶著李雲迪去了肖邦公園,李雲迪久久佇立在肖邦的雕像前,然後對老師說:“我感到離肖邦更近了。”

半決賽10月15日開始,離奇的是李雲迪仍舊抽到最後一個出場,他的發揮比第二輪更好,似乎不那麼緊張了。他演奏了肖邦的瑪祖卡舞曲等兩組作品和《b小調奏鳴曲》。

奏鳴曲那輕巧的風格和明亮的處理非常適合他,而最成功的是對《D大調瑪祖卡舞曲》的詮釋,準確地傳達出波蘭民間舞曲的味道。當最後一個音符還在音樂廳內盤旋時,觀眾們情不自禁地站起來,發出熱烈掌聲和歡呼。

他剛走進後台,就立刻被觀眾和記者蜂擁包圍了,評委們也主動上前向他表示祝賀。

巴西評委說:“你的聲音很好,要注意讓每一個音符都灌注到音樂裏去。”

德國評委也向他提出了寶貴意見。

當地評論寫道:“是的,他的表現證實了他的確值得我們關注,第三輪中彈出的第一個音就決定了這點,他自始至終都演奏得很精美。他才18歲,可彈奏奏鳴曲時,就像個有貴族血統、技藝精湛的演奏家,他的闡釋令人感到一種新的發現,找到了其中古典美理想的音樂比例,讓人難以相信他僅僅是在中國學的鋼琴。此外,他理想地把握住了瑪祖卡舞曲的性格,大概誰也不會懷疑李雲迪該進入決賽,不會懷疑他將在決賽中有更出色的發揮,因為他已經很好地進入了肖邦風格的某些領域。”

馬爾欽斯基在評論第三輪比賽時說:“奏鳴曲和瑪祖卡舞曲的演奏是難度極大的,隻有少數人能在這一輪比賽中獲得成功,而做到這一切的毫無疑問是進入決賽的李雲迪。”

卡敏斯基則評論:“這位年輕的中國人引起熱烈的喝彩,並不僅是因為他的演奏幾乎是完美的,更因為他的演奏所具有的高貴氣質。他以對肖邦風格的深切體驗抓住了評委和觀眾,很少有誰在第三輪中表現得如此優美和成功。”

第三輪下來,李雲迪的積分排到了第一,他和曾是同門師姐的陳薩以及來自阿根廷的弗利特、俄羅斯的科布爾、日本的佐藤三日、意大利的諾澤進入了決賽,刷新了40年來我國選手無緣入圍的曆史。

決賽曲目是肖邦的協奏曲,選手將與波蘭國家交響樂團合作。有評委稱:“在一些著名的國際鋼琴大賽中,有的選手在前幾輪獨奏中也許發揮出色,但是如果他想將協奏曲彈好就沒那麼容易了,因為這需要與樂隊的配合,需要他了解更多樂器和音樂的知識。所以,我們總是會看到比賽中表現優秀的選手,在最後一輪協奏比賽中會顯得緊張,表現得不夠出色。”

激動人心的決賽在10月18日、19日兩天舉行,不可思議的是李雲迪仍舊最後一個出場。他選擇的曲目是肖邦《e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在參加決賽的六名選手中,有五名演奏了此曲。

曆史是不斷被締造的,沒有人知道入圍決賽的六位鋼琴寵兒中,誰會摘取塵封15年的金獎桂冠,甚至仍不能確定會否有人折桂,而一切謎底,都即將向世界揭曉,人們期待著一個久違的奇跡。

10月19日晚8時,李雲迪邁著從容的步伐走上舞台。清瘦的體態,微卷的黑發,如玉的麵龐,羞澀的微笑,都與肖邦有著驚人的神似,他的亮相已將觀眾牽引進肖邦的世界。

《e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作於1830年,當年肖邦20歲,1830年10月10日首演。樂曲洋溢著令人心曠神怡的高度詩意,充滿了明朗的樂觀情緒。協奏曲的鋼琴部分不但光輝燦爛而且浪漫,特別強調鋼琴嘹亮的聲音以及優雅的表現方式。

肖邦在給友人的信中曾對這首作品有以下說明:新協奏曲的慢板樂章是E大調,我並不特別要求此部分強勁的力度。我是以浪漫、平靜、略含憂鬱的心情作了這首作品,必須借此讓人產生像是眼望著一個能引起無數快樂回憶的印象,像美麗春天的明月良宵那樣的印象。

樂曲長約36分鍾,分三個樂章:

1.莊嚴的快板,e小調。形式追求莫紮特確立的古典協奏曲形式,先由管弦樂合奏第一主題,鋼琴出現後極盡技巧而華麗地表現這兩個主題,然後以管弦樂結束;發展部為C大調,鋼琴從處理第一主題後半段始,此後諸主題在多種轉調中發展;再現部改為G大調,最後以鋼琴燦爛技巧發揮的激動達到高潮。

從創作構思與體現的完美性上來說,e小調協奏曲最成功的是第一樂章,音樂形象鮮明突出。快板樂章按照古典傳統有兩個呈示部,第一個由樂隊奏出,以莊嚴有力的引子主題開始,鋼琴部分的第一次獨奏同樣以引子主題開始,但隻是稍微提示一下,接著就是幾個燦爛華麗的經過句,引出主部主題富於憂鬱的浪漫氣息,充滿了無窮微妙的華彩。鋼琴奏出富於沉思的動人宣敘調,補充著主部主題,然後是活躍有力的練習曲性質的連接部,副部主題明朗平靜,悠揚如歌。兩個基本主題富於鮮明的民族彩色,同樣是抒情的衷心的流露,而且都是幻想的沉思與熱烈的激情相交替。

2.浪漫曲,甚緩慢,E大調,有夜曲風格。主題如歌性格,由兩部分組成。其後半段以B大調開始,間奏後進入激動的中段,以強音出現升c小調略呈灰暗的新主題。此主題奏完後以升G大調回到仍裝飾得很複雜的主題後半段,尾奏使用序奏部材料,以音階與琶音、三連音輕快的動態裝飾,然後像霧消失般結束。

肖邦這樣描述第二樂章:“它不是雄壯的,而是富於浪漫氣息的,這是明月之夜的夢幻。”在旋律中不難看到貝利尼歌劇的影子,優美舒緩,使整個空間充滿甜美的氣息。肖邦將小廣板的兩個基本主題加以發展,創造出類似夜曲的樂曲,營造出色彩斑斕的音畫,情調明朗而富於幻想。結尾處,鋼琴奏完纖巧秀麗的裝飾段後,主部主題由樂隊奏出,鋼琴以清澈透明的和聲華彩伴奏。

3.回旋曲,甚快板,E大調。鋼琴諧謔地誘導出第一主題,產生妙趣橫生的反複進行,插入方式極有莫紮特的魅力,結尾是華麗的尾奏,以鋼琴奏三連高音階性樂流結束。

末樂章是雙主題回旋曲。第一主題可以被看作克拉科維亞克舞曲,重音顯著,旋律豪放,使聽眾聯想起民間狂歡的場麵;第二主題是兩個比對樂思,極其有機地融合為複雜而完整的藝術形象:鋼琴部分是一支溫柔而略帶俏皮的舞曲旋律,而樂隊部分是一支天真質樸的小鼓伴奏的調子。基本主題的歡樂性質、豐富多樣的鋼琴色彩、燦爛輝煌的技巧效果,所有這些都造成了一種節日歡騰的色調。

李雲迪的演奏端莊典雅而技巧卓越,尤其是對主題的處理很有特點,他非常注意每個樂句的觸鍵而不侵占任何時值,他的處理尊重了古典主義時期作品的風格,又在色彩上融入浪漫主義手法,十分獨到。他對音色層次和對作品整體性的完美掌控,在樂團精湛的配合下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

當最後一個音符的回響淹沒在如潮的掌聲中,觀眾全部起立為李雲迪喝彩,評委們也十分罕見地鼓起掌。以音樂的民族著稱的波蘭人被這個中國男孩征服了,由23位來自世界各地的音樂權威組成的評委團被他的才華征服了。

淩晨1點,按慣例由評委會主席宣布比賽結果,而這個結果顯然最無懸念,沒等宣布第一名,獲得大賽第三名的俄羅斯選手已經把李雲迪高高舉了起來,所有人都發出熱烈的掌聲與歡呼,為他們心目中企盼了15年的“肖邦”慶祝——李雲迪以他精湛的演奏奪得第14屆肖邦鋼琴比賽金獎,成為開賽有史以來最年輕的金獎得主,也是第一個獲此殊榮的中國人。

一夜之間,世界的目光聚焦在李雲迪身上,少年一戰成名。

雅辛斯基說:“他長得太像肖邦了,更重要的是,他把肖邦的曲子詮釋得如此完美,你簡直找不到任何瑕疵!”

波蘭評委評價:“他的演奏感動了肖邦故鄉的人們,他們終於相信肖邦複活在李雲迪的指間了。”

肖邦比賽特邀評論員JanPopis評論說:“是真正的自然,來自天堂的聲音。他證實了自己是在掌握肖邦演奏風格上最完美、最富有詩意的鋼琴家。他幾乎完美地掌握了各種音樂因素的平衡,是一個稱職的繼承人。”

日本鋼琴家藤田梓指出:“李雲迪與生俱來的氣質及演奏天分,加上紮實的技巧,使他在比賽時由第一輪到最後決賽,都能以最穩定的彈奏完成每一輪艱苦的淘汰賽,年輕的活力是他能夠得到本屆肖邦國際鋼琴大賽首獎的主因。比較曆屆肖邦大賽的獲獎選手,可以看出李雲迪具備了首獎得主所必有的絕佳觸鍵,使他在掌控音色上獲得很大的優勢。此外如行雲流水般的節奏感,也讓他在詮釋肖邦作品時,不但感性更給予聽眾一種明快的感覺。”

路透社評論:這一榮譽將為他打開一條通道,使他能夠與世界最好的樂團簽訂報酬頗豐的演奏合同(事實上比賽結果一公布,演出合同就像雪片一樣飛來了)。

美聯社發表評述:來自遙遠東方國度的李雲迪已經形神盡致地演繹了“鋼琴詩人”肖邦意境濃密的鋼琴語言,征服了幾乎是世界上最為苛刻的評委。

波蘭報紙報道:李雲迪不僅有完美的技術,而且有高貴的氣質,風度翩翩。

當地媒體評論道:李雲迪的琴聲就像中國的瓷器一樣晶瑩透亮。

台灣《聯合早報》報道:如果肖邦在世大概也難以置信,18歲的李雲迪能將他的樂曲詮釋得如此細膩流暢,華麗輝煌。

國外媒體稱:輝煌的成功使李雲迪被國人視為民族英雄,因為他實現了中國日益走向富強的希望。這次獲獎為華人世界翻開了鋼琴藝術曆史的光彩一頁,更為國家爭得了榮譽。這次大賽就像一次加冕典禮,將“鋼琴王子”的桂冠戴在李雲迪的頭上。

評論界稱:這是震驚世界琴壇的一大壯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