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受音樂以外任何東西的束縛和困擾,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按照你自己的想法和意願去實現你的音樂……
波格雷裏奇和朋友坐在音樂廳前排,頂著光頭造型,穿著格子短褲配長襪,手裏搖著一把大扇子,非常搶眼,但他表現得卻很捧場。波格雷裏奇看完演出,對他的朋友說:“這個年輕人實在太有才華了……嗯……不過,”他後麵這句話個性十足,“如果他的中指不戴戒指,會彈得更好!”
李雲迪:偶像應該是能夠影響並激勵自己前進的人,我的觀眾就是我的偶像。
2005年,李雲迪以66%的選票最終贏得美國最具影響力的XM電台“年度最佳古典音樂新人獎”。
一
在李雲迪的鋼琴演奏生涯中,不能不提及一位重要人物,他就是著名的指揮大師,有“新卡拉揚”之稱的小澤征爾,他也是最為中國人熟識的國際指揮。
在20世紀著名指揮家中,日本的小澤征爾、印度的祖賓·梅塔和新加坡的朱暉被譽為“世界三大東方指揮家”。
1935年9月1日,小澤征爾生於中國沈陽,6歲隨父母回到日本東京,7歲開始學鋼琴,師從日本著名鋼琴家豐增升;16歲進入東京桐朋學院音樂係主修作曲,同時跟隨著名指揮家齋藤秀雄學習了九年指揮。
1959年,小澤征爾獲得法國第九屆貝桑鬆國際指揮比賽第一名後,前往美國坦格伍德師從指揮大師明希;在跟隨指揮大師卡拉揚學習期間受伯恩斯坦的賞識,應邀擔任紐約愛樂樂團的助理指揮;1960年,初次登台指揮法國國立廣播管弦樂團;1970年,成為坦格伍德音樂節藝術總監,並擔任舊金山交響樂團常任指揮和音樂指導;1973年,擔任波士頓交響樂團音樂總監至2002年,並兼任新日本愛樂樂團首席指揮;2002年,接任維也納國家歌劇院音樂總監,同時成為維也納愛樂樂團固定的客座指揮。
與他合作過的樂團包括維也納愛樂樂團、柏林愛樂樂團、倫敦愛樂樂團、法國國家樂團和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等國際頂尖交響樂團。他錄製的唱片曲目多達50多位作曲家的140多部作品。2001年,小澤征爾被法國總統希拉克授予榮譽勳章,此外,他還榮獲包括美國哈佛大學、馬薩諸塞州立大學、新英格蘭當代音樂學院、日本藝術院等授予的榮譽學位及獎項。
小澤征爾的指揮,既能熱情洋溢、豪邁奔放地將樂曲引向高潮,又能恰如其分地控製速度和力度的變化。他善於運用帶有表情的目光和“會說話”的雙臂向樂團傳達自己的思想,音樂表現意圖十分明確。
1976年至今,小澤征爾曾多次到中國演出講學,而他對中國的音樂及音樂家十分欣賞和尊重,他曾指揮演出過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弦樂曲《二泉映月》,以及《白毛女》組曲等。
談及李雲迪與小澤征爾的緣分,還要從2003年說起。那時,小澤剛剛接任維也納國家歌劇院音樂總監。5月的一個下午,在國家歌劇院大師休息室,剛排練完的小澤見到了慕名前來拜訪的李雲迪。在休息室,鋼琴家彈奏了李斯特《b小調鋼琴奏鳴曲》,長達30分鍾的曲子,指揮家一直端坐傾聽。當最後一個觸鍵完成,李雲迪抬起頭,看見這位大師雙眼噙滿淚水。小澤激動地說:“你彈得太好了,我們一定要合作!”
隨後,小澤便邀請李雲迪參加了鄧肯活特小澤征爾音樂廳10周年的紀念音樂會,並通過經紀公司邀請李雲迪參加2005年7月在日本的巡回演出。
7月15日,李雲迪如約與小澤征爾在日本橫濱舉行了音樂會,這也是兩人的首度合作。
在演出前舉行的媒體見麵會上,小澤征爾大讚年輕鋼琴家的音樂才華,並表示此次演出隻是兩人合作的開端,還宣布將會與李雲迪合作錄製唱片。23歲的李雲迪則略顯羞澀,他向小澤發出合作演出的邀請表示感謝,並認為小澤是一位非常有經驗的音樂大師,而他對音樂負責和專注的態度令人感動。
當晚,李雲迪與小澤指揮的新日本愛樂樂團(New Japan Philharmonic)演奏了格裏格《a小調鋼琴協奏曲》。
小澤指揮時從不拿指揮棒,善用手指的動作變化來引導樂團,被稱為“全身都是音樂”的指揮家。指揮棒的好處與特點就是能讓拍點精準,使樂團成員清晰準確地判斷指揮的意圖。但小澤不用指揮棒也能帶出樂曲富有戲劇性的張力,是公認的最有現場感染力的指揮之一。
音樂是一門聲音的藝術。奇妙之處在於將一係列無序的音響,按照一定的邏輯和規律利用樂音關係,通過不同的結構方式塑造成各種形式的旋律,稱之為音樂的物理現象;音樂的化學現象則神秘玄妙得多,大多數人都該有這樣的體驗;常態的感覺突然被激發,一種被過濾了的情感如岩漿般迸發,以優美而激情的姿態馳騁,全部的理性、思想意誌、人生所有的一切現實全都消融。
此時,在現場聆聽李雲迪演奏的觀眾最能夠體會這種感動。鋼琴家的演奏誠摯動人、音樂線條開闊流動,以高度的主觀感受對待音樂,他在鍵盤前的投入令人折服,即使在演奏華彩樂段時,也沒有過分誇張地炫耀技術,而是始終強調了作品中對生命的渴望與熱愛。
小澤不愧是一代大師,他的指揮灑脫、大方、細膩,他將自己糅合在音樂中,以熾熱的藝術感情帶動樂手,配合鋼琴家的演奏。他對音樂的速度、色調、節奏都有細致的分寸感,而且布局嚴謹,層次分明。
演出結束時,觀眾全部站起來,以長時間的掌聲表達了對這兩位音樂大師的喜愛。小澤幾次與李雲迪握手,並伸出手示意觀眾為鋼琴家出色的演奏鼓掌,這位指揮大師對年輕音樂才俊的欣賞與疼愛,贏得了更熱烈的掌聲。
李雲迪三次謝幕,仍被觀眾用掌聲挽留,他接著演奏了由中國民樂改編的鋼琴曲《彩雲追月》及《向陽花》,使觀眾又一次陷入陶醉。
“兩位大師的合作太精彩了,”一位日本樂迷興奮地說,“今晚的音樂會將成為我一生最美好的記憶,這才是真正的音樂,真正的藝術,真正的藝術家。”
音樂會結束了,但是鋼琴家與指揮大師的合作還沒結束,小澤征爾邀請李雲迪2006年12月再次參加他在日本的六場巡演。
“國人對這位指揮大師非常熟悉,但是大多是從他那蓬鬆的頭發和表情豐富的臉獲得印象,在你眼裏小澤征爾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見到李雲迪時,我這樣問。
“他是一位和藹可親的長者,像個年輕人似的全身充滿活力,我很喜歡他。”李雲迪說,“那次在橫濱,我們合作的格裏格協奏曲很成功。合作前他就告訴我說‘希望你能盡興地、開心地完成你的音樂’,而在合作中他全力配合我,非常照顧我的藝術感受,支持我對音樂的詮釋和理解,給了我最大限度的發揮,這需要他做一定的犧牲,他對我的幫助很大,因此我很期待和他的合作。”
2005年8月,李雲迪再次參加韋爾比亞音樂節,和他的老朋友詹姆斯·列文合作演出,終於實現了兩人多年的願望。合作的曲目是肖邦《第一鋼琴協奏曲》,心靈的契台,天才的技藝,智慧的藝術理念,使他們的合作成為音樂節上最受歡迎的音樂會。
這場音樂會不僅吸引了大批古典樂迷,一些著名的藝術家也前來欣賞。以特立獨行而著稱的鋼琴怪才波格雷裏奇就在其中,他就是當年參加第10屆肖邦大賽時,阿格裏奇因其未進入決賽憤而退出評委會的那位奪去金獎得主風光的參賽選手。演出當晚,他和朋友坐在音樂廳前排,頂著光頭造型,穿著花格子短褲配長襪,手裏搖著一把大扇子,非常搶眼,但他表現得卻很捧場。看完演出,波格雷裏奇對朋友說:“這個年輕人實在太有才華了……嗯……不過,”後麵這句話個性十足,“如果他的中指不戴戒指,會彈得更好!”
談及這次與列文的合作,李雲迪仍舊沉浸在美好的回憶之中:“我們的合作非常默契,這是肯定的,我們之前有過那麼多的交流,所以一拍即合。一開始列文就問我:‘你覺得自己能彈好嗎?’我說:‘我覺得應該可以。’他說:‘好,那你就不要擔心其他問題,不要受音樂以外任何東西的束縛和困擾,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按照你自己的想法和意願去實現你的音樂,我給你配合。’所以演出很成功,目前我們正在計劃未來有更多的合作,包括音樂會及唱片合作的計劃,我特別期待。”
因為在音樂節上出色的表現,當年11月李雲迪被邀請與韋爾比亞音樂節管弦樂團,在巴黎、羅馬、漢堡等地巡回演出肖邦《第一鋼琴協奏曲》。在羅馬演出期間,奧地利鋼琴泰鬥阿爾弗雷德·布倫德爾專程前往觀看。
布倫德爾是20世紀德奧鋼琴學派承前啟後的代表人物,他注重樂曲結構和內在張力,對作品的詮釋深刻完美,是“學者型”的鋼琴家。演出後,他興奮地找到李雲迪,表示非常讚賞他的演奏,並予以鼓勵,兩人交談甚歡。
二
因為李雲迪在亞洲的巨大影響力,2005年9月27日,李雲迪獲世界權威財經報刊《華爾街日報》邀請,成為首位上財經報刊封麵的中國藝術家。為撰寫封麵人物故事的文章,《華爾街日報》記者羅拉·珊逖尼特地由紐約飛到深圳作獨家采訪。
9月中旬至10月,李雲迪開始了日本12場獨奏會的巡演。
10月7日是李雲迪的生日,一直對跑車情有獨鍾的他,在巡演前夕斥資近300萬元購置了一輛法拉利最新款F430的紅色跑車作為給自己的禮物。據說當時香港車迷要訂購這款跑車,交車期需排至2007年。
他對我說:“我喜歡開車,尤其在晚上開快車,速度帶給我很刺激的感覺,我覺得這是一種個性的體現,因為我想體驗一些很特別、很刺激的感受。其實在音樂中我也在尋找一種刺激,我不希望帶給觀眾平常的感覺,我希望我的演奏能給觀眾留下一些特別的東西,就像車和速度給我留下的感覺那樣。不過,開車畢竟是我業餘時間的一種特別的排解,但是我很喜歡這些東西豐富我內心的體驗。”
日本巡演的首場演出在東京著名的三得利音樂廳舉辦,接著先後在劄幌、名古屋、大阪、長崎、橫濱等地演出。
10月7日這天李雲迪在橫濱演出,也是他此次日本巡演的最後一場音樂會。
當時,主辦方瞞著李雲迪,決定為他在演出後準備一個盛大的慶生會。在音樂會開始前,還特地在音樂廳入口處向觀眾標注“今天是鋼琴家的生日,演奏會結束後將為李雲迪慶生,請先不要離場,並保守秘密”。
當晚,大家為李雲迪訂了一個三層的大蛋糕,原本應該在音樂會快結束時送到,結果7點半便送達。為了保密,工作人員趕忙找到一個大屏風將蛋糕遮住,所有人都在精心地保守這個大秘密。
演出8點整開始,李雲迪在舞台上忘情地投入到演奏中,台下2000多名觀眾除了陶醉於音樂,每個人都心懷喜悅和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