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比諸葛並非狂言

左宗棠(1812一1885),字季高,湖南湘陰人。出生於書香之家,其父左觀瀾,是個稟生,有很好的學問及修養。左宗棠道光十二年中舉,以後三次參加禮部的考試均沒有考取,於是他斷絕了在仕途上發展的打算,而專心致誌地研究地理與兵法。他平時喜歡作豪言壯語一語驚人,在公卿士大夫中間享有聲名。曾經自比為諸葛亮,人們都覺得他非常狂妄,但胡林翼卻非常欣賞他,認為在舉國之中,沒有一個人能超過左宗棠。左宗棠快40歲時,對身邊的親友說:“除非皇上一心想求得賢相,要不然的話,我這輩子大概是沒什麼指望了。”

鹹豐初年,廣西太平天國起義爆發,當時張亮基任湖南巡撫,他聘請左宗棠為幕僚,但左宗棠不應召,後經胡林翼誠懇相勸後,左宗棠才出來,做了長沙縣知縣。由於守衛長沙有功,從知縣提拔為直隸州同知。及後張亮基轉任山東巡撫,左宗棠回到家鄉隱居。駱秉章任湖南巡撫後,再次用計謀硬拉左宗棠出來輔助軍務,依賴左宗棠如同自己的左右手。下屬幕僚向駱秉章稟報軍務,駱總是問:“季高先生的意見如何啊?”由於得到駱秉章如此倚重,忌恨左宗棠的人就越來越多,誹謗他的議論四起,但他的名聲卻越來越大了起來。左宗棠的同鄉郭嵩(sōnɡ)燾(tāo)在朝廷中任編修,一天,鹹豐皇帝召見他,問道:“你認識有個叫左宗棠的舉人嗎?他為什麼這麼久還沒有正式出外任職呢?年紀有多大了?如果再這樣拖下去精力就會衰退,你可以寫信告訴他,應當趕緊出來為我剿滅賊寇。”胡林翼聽到這一消息後,非常高興地說;“皇上得賢相的日子到了!”

鹹豐六年(1856),曾國藩攻克武昌,上疏左宗棠訓練部隊、籌濟軍餉等功勞,朝廷詔諭授予他兵部郎中聽候調遣,不久又加四品卿銜。由於有人在湖廣總督官文麵前誣陷左宗棠,所傳播的一些流言蜚語也被鹹豐皇帝聽到了,於是命左宗棠到武昌對簿公堂。官文是滿人,他對曾國藩、胡林翼等漢人,尤其是他們率領的湘軍很瞧不起,而自己屬下的八旗兵又總打敗仗,因此惱羞成怒,想從重懲治左宗棠以讓湘軍將領丟醜。湖南巡撫駱秉章上疏為左極力辯護;胡林翼、曾國藩也都說左宗棠無罪,極力稱讚左宗棠出眾的才能。後來京官潘祖蔭也站出來公開說官文是被別人的表麵言辭所迷惑,種種輿論和說情,才使得左宗棠免遭逮問。不久朝廷下旨,命令左以四品京堂身份跟從曾國藩治理軍務。曾國藩命他自己招募一支軍隊。從此左宗棠的才華終於得到了施展的機會。左宗棠招募了5000人馬,經過訓練號稱“楚軍”,鹹豐十年八月,楚軍建成後揮師向東。太平軍翼王石達開向四川挺進,朝廷命左部移師征討四川。但曾國藩、胡林翼因為江西、安徽戰事危急,聯名上疏請求留下左宗棠。當時曾國藩進兵皖南,駐在祁門,太平軍侍王李世賢、忠王李秀成正集數十萬人猛攻祁門,當時左宗棠正率領楚軍取道江西,轉戰前進,一路攻克德興、婺(wù)源。左宗棠得到曾國藩命令後馬上返師回擊。在江西樂平、鄱(pó)陽一帶與太平軍展開激戰,太平軍最後被左軍打敗,死亡無數,侍王李世賢也不得不化裝逃走。從此以後,江西、安徽左宗棠所率軍威大振。

鹹豐十一年,朝廷因功授予左宗棠太常寺卿,並擢升擢(zhuó)升:提升。他幫助曾國藩協辦江南軍務。左宗棠在曾國藩的命令下,率領楚軍八千人向東援助浙江。此時曾國藩認為左軍完全可以勝任節製浙江的事務。左宗棠部將中雖有名將劉典、劉鬆山、王文瑞、王沐等,但從總體力量看,這幾個人所率的幾支部隊都很單薄,還不能滿足浙江全省的作戰防守等要求。左宗棠奏請從廣西調蔣益澧(lǐ)、從湖南調劉培元、魏喻義增援,但此時各處都在太平軍等起義軍攻擊下陷入困境,因而兵馬沒有調到。但即便如此,左宗棠以幾千人馬應付700餘裏防地,指揮若定,這不禁令曾國藩非常佩服他的軍事才能。曾國藩再次上疏舉薦左宗棠,朝廷於是任命其為浙江巡撫。

當時太平軍正在奮力攻打浙江,全省地域隻剩下湖州、衙(yá)州沒有落到太平軍手裏。曾國藩與左宗棠商議,為確保浙江,左宗棠親自指揮部隊拚命抵抗,終於擊敗太平軍。同治元年(1862)正月,朝廷下詔催促左宗棠從衢州開始謀劃整個浙江的收複,但左宗棠有一套自己的戰略,他上疏說:“作戰的法則,一定要避開對敵人的長期包圍,防守好自己的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