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左宗棠軍隊的進攻下,太平軍在浙江的勢力迅速瓦解。但當各支部隊爭相建議要乘勝收取太平軍所占據的杭州時,左宗棠卻不為之所動。左宗棠喜歡打攻堅戰,認為皖南太平軍的氣勢還很旺盛,要消滅太平軍的主力,必須穩紮穩打,先去其枝葉,再折其主幹,而不要貪圖近功。於是左宗棠率部從金華向嚴州進軍。左宗棠命令劉典帶領八千人會同王文瑞部防守徽州,命劉培元、王德榜部隊駐守淳安、開化,讓蔣益澧率部攻打富陽。左宗棠在此期間彈劾罷免了道府以及失守的將吏17人,薦舉浙江名士吳觀禮等人賑濟災荒,招募老百姓墾田,保證軍糧豐足供給。四月,朝廷任命左宗棠為浙閩總督兼巡撫事宜,不久左宗棠的部隊遭到了軍糧供應困難,劉典的部隊到達皖南之後,便留在那裏屯守。蔣益澧打入富陽,由於富陽太平軍的頑強抵抗,軍隊損失很大。及後,左宗棠患了虐疾,困乏疲憊,富陽很長時間了都未能攻下。在這種情況下,左宗棠集中兵力,從水陸兩路大舉進攻,終於將富陽攻克。蔣益澧等則長驅直入包圍杭州,魏喻義、康國器進攻餘杭。

左宗棠認為杭州的太平軍倚恃餘杭以為犄(jī)角,如果不先攻下餘杭,收複海寧,則不能切斷嘉興、湖州對杭州的後援接應,因而左宗棠親自到餘杭督戰。此時,太平軍都城受到曾國荃湘軍越來越緊的圍攻,洪秀全多次命令李秀成率江浙的太平軍解圍。同治三年二月,杭州太平軍守將陳炳文見形勢不妙,約定獻城投降。左宗棠擔心時間一長會引起變化,於是乘大雨天發起緊急進攻,陳炳文深夜開城門遁逃了。杭州收複後,餘杭的太平軍將領汪海洋也往東逃跑了。鹹豐皇帝得到捷報,下詔給左宗棠加授太子少保銜,賞賜黃馬褂。

左宗棠軍隊進入杭州,申明軍紀。招集商賈(ɡǔ,商人)開門營業,停止征收杭州貨物的關稅,減征杭州、嘉興、湖州三分之一的賦稅,還大力招攬賢士,左宗棠的種種做法受到廣泛稱讚。不久大部太平軍又聚結湖州,左宗棠馬上調遣部隊包圍他們,使浙江太平軍餘部又受到沉重損失,三月,江蘇太平軍攻克常州。在江蘇的太平軍餘部向浙江的徽州、婺源,然後又向江西靠攏。左宗棠把太平軍進入江西認為是心腹之患,奏請清廷請曾國藩部楊嶽斌督率江西、皖南部隊,讓劉典當副將圍剿。六月,曾國荃攻克太平軍都城天京,洪秀全服毒自殺。其子在太平軍將士的護衛突圍出去,左宗棠立即率部圍擊,洪秀全的兒子不久也被俘,在南昌被處以碟刑磔(zhé)刑:古代的一種酷刑,把肢體分裂。。七月左宗棠攻克湖州,浙江各地得以全部平定。評論軍功,朝廷封左宗棠為一等恪靖伯。

及後殘餘的太平軍流散到徽州、寧國、江西、廣東等地,還打入了福建的汀州,福建方麵驚慌失措。因而左宗棠奏請蔣益澧護衛巡撫,自己移鎮福建並增調王德榜部到福建。同治四年三月,江蘇淮軍郭鬆林前來福建會師,太平軍不得不放棄漳州,離開大埔。五月,太平軍餘部李世賢、汪海洋屢次戰敗後,精銳部隊傷亡過半,投降的有三萬人。左宗棠部隊進駐漳州、武平,這樣一來太平軍隻好撤到廣東的鎮平。於是福建也平定下來。

接著左宗堂又下令調康國器、關鎮平兩支部隊進入廣東,王開琳的部隊進入贛(ɡàn)州防守江西,劉典的部隊赴湘南防守湖南,留下高連升、黃少春的部隊駐軍武平,偵伺太平軍的進退情況。六月,太平軍又大舉進攻武平,左宗棠指揮軍隊奮力擊退太平軍餘部。後來,由於太平軍內部發生了內訌(hònɡ),李世賢投靠汪海洋被汪所殺,這樣太平軍內部更加互相猜疑,人心惶惶不安。朝廷下詔讓左宗棠統率三省各路部隊,趁機迅速合圍。十月,左宗棠移師屯駐績溪。王德榜擔心主帥屯兵之處成孤懸之勢,主動請命作為中路策應,劉典聽說王德榜的部隊開赴前線,也帶領部隊火速前進。劉典部隊在路上突然遇上太平軍伏擊,措手不及,打了個敗仗。太平軍乘勝追擊劉典,但又為王德榜軍伏擊包圍,太平軍死傷逾四萬,據說太平軍主要首領汪海洋也中炮死了,清軍士氣更為高漲。這時鮑(bào)超的部隊也趕到了,太平軍出戰,又被打得大敗。左宗棠彙合閩、浙、粵各路人馬合圍,太平軍餘部的最後根據地喪失,許多首領也犧牲了。太平軍將士戰死達一萬六千多人。由於這一戰功,朝廷下召賜予左宗棠雙眼花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