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階級革終於爆發了,梁啟超又表示擁護共和體製。1912年8月,他成為民主黨的領袖,企圖在袁世凱政權下推行政黨政治。次年,他加入了共和黨。不久,統一、共和、民主三黨合並為進步黨,梁啟超擔任理事。這年9月15日,進步黨熊希齡組織“第一流人才內閣”,梁啟超出任司法總長。1915年,袁世凱大搞帝製複辟,梁啟超在規勸無果的情況下,寫下了《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斥責袁世凱稱帝;後又與蔡鍔聯合,共同發起了護國運動,並為護國軍將夠起草電文。他還出任了護國軍兩廣都司令部的參謀和軍務院的撫軍兼政務委員長。這時,梁啟超在護國運動中做出了一定的貢獻。1917年,梁啟超又參與段祺瑞軍討伐張勳複辟的鬥爭。不久便辭去段祺瑞政府財政總長的職務,退出了政壇。
1918年,梁啟超去歐洲遊曆,直到1920年3月才回到上海。在巴黎期間,他留心國際局勢的發展變化,譴責巴黎和議中有損中國權益的條款,同情“五四”運動,表現了愛國熱情。
1920年後,梁啟超開始把精力放在教育和學術研究上。他先後擔任清華大學研究院導師,兼任天津等幾所大學的教授。致力於學術研究和講學。他在學術研究上是一位思想解放、敢於創新、勇於開拓的學者,對祖國文化遺產進行過比較全麵、係統的整理和研究。他的學術研究涉及領域很廣,有
政治、經濟、法學、倫理學、文化、教育、哲學、宗教學、文學、史學和藝術、美學等。他學貫中西囊括古今,其研究成果具有很高的學術水平和時代特色。世界上所見不多的宏篇巨著《飲冰室合集》148卷,約1400萬字,是他一生政治論著和研究的結晶,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遺產。梁啟超在學術上的建樹突出表現在文學和史學方麵。
文學方麵,主要論著有《屈原研究》、《中國美文及其曆史》、《中國韻文裏頭所表現的情感》、《辛稼軒先生年譜》等。特別是他撰寫的《論小說與政治之關係》影響尤為深遠。在文章中痛斥封建文學脫離現實政治的傾向,要求小說自覺地為社會服務,此文成為“小說界革命”的綱領性文獻。
史學方麵,他始終自覺地建立資產階級“新史學”,作為反對封建主義的重要手段。早在戊戌變法期間,他就從“經世致用”的要求出發,提出編著資產階級的“國史”和“民史”,反對封建“君史”的主張。他認為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各種體裁的史書都“不過為一代之主作譜碟譜牒:家譜。”,“不能繼往以知來,察彼以知己”,應該廢掉。他從救亡圖存,實行資產階級改革的需要出發,積極開展對封建舊史的清理和“新史學”理論的創造,在本世紀初寫出了《中國史敘論》(1901年)和《新史學》(1902年)等兩文,標誌著中國資產階級史學的真正開端。
1928年9月,梁啟超患病住進了北京協和醫院,在住院期間,他還在撰寫《辛稼軒先生年譜》,1929年1月19日,這位近代中國著名的政治活動家、思想家、文學家病逝於北京,享年56年。
綜觀梁啟超的一生,政治傾向多變,這是與當時快速變化的社會相聯係的,但他一生愛國之心未變,正是這種愛國之心,才使他成為20世紀初最有影響的資產階級啟蒙宣傳家,他晚年在學術領域所取得的驚人成就也使我們歎為觀止,他一生不懈追求的精神.跳躍的思想理性,永遠值得我們思考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