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安德魯·格羅夫(1 / 2)

安德魯·格羅夫,出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曾領導英特爾公司重建微處理器王國,被譽為世界信息技術產業領袖、電腦硬件之王。

格羅夫的母親是一位圖書館的管理員,父親學業未結便輟學回家,經營賣牛奶的生意。1940年前後,布達佩斯流行猩紅熱,4歲的格羅夫染此病雖僥幸未死,耳朵卻爛得像個小“漏鬥”,聽覺器官受到嚴重損傷。“二戰”時,德國人到處殘殺猶太人,格羅夫的父親於1941年被召集到一個勞動隊而失蹤,母子倆靠偷來的證件生活,並認識了一個基督教家庭,從而躲過了1944年的屠殺。“二戰”後,父親從東線生還,但由於出身於猶太資本家家庭,格羅夫被列為“階級敵人”。於是他利用1956年蘇聯出兵布達佩斯的機會,與朋友出逃西方,作為難民來到美國,並入紐約城市大學主修化學工程。

1957年,諾宜斯等八位工程師創立仙童半導體公司。仙童公司在60年代以來的半導體產業發展史上,扮演了火車頭的作用。1967年,仙童公司的營業額已達1.96億美元。格羅夫於1963年加入仙童公司。後來仙童試驗室與生產工廠脫節。1968年7月,諾宜斯、摩爾與格羅夫自創英特爾公司。摩爾與格羅夫在某些方麵有互補作用。摩爾的專長在於思考、分析和謀略,能很準確地掌握技術趨勢等大方向,是一位思想家;格羅夫做事明快果斷、雷厲風行、魄力十足。

1970年,摩爾與格羅夫在華盛頓公園散步時,摩爾告訴格羅夫:“有一天你將管理英特爾。”

英特爾率先進入存儲器市場,70年代前後它在存儲器市場上占的份額幾乎為百分之百。後來存儲器市場出現十多家公司,爭相拿出自己的最新成果。贏家並不總是英特爾。由於公司規模擴大、業績不佳,英特爾急需有魄力、明快果斷、粗中有細的實幹家支撐英特爾。1979年,格羅夫出任總裁兼管理者,大刀闊斧地實行對英特爾的管理。

80年代初,日本的存儲器公司以勢不可擋的力量登場,而英特爾的產品又出現問題。惠普公司宣稱日本存儲器質量優於美國產品。英特爾迅速改進質量,降低價格,但無濟於事。英特爾連續六個季度虧損。1985年,格羅夫開始了他艱難的曆程——力排眾議,頂住壓力,砍掉了全公司為之傾注心血的存儲器生產,把英特爾的重點轉移到微處理器上。從1985年中期至1986年,公司裁掉1/3的人員,關閉7座工廠,營業虧損2.6億美元。

1984~1987年,微處理器開始見效,英特爾的戰略轉移為英特爾本身乃至未來的PC業的迅速發展提供了良機,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