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及民國以後的參考材料,最重要的是居覺生的《辛亥劄記》,查光佛先生的《武漢陽秋》,蔣介石先生的《孫大總統廣州蒙難記》,張民權先生的《孫大元帥回粵記》等。毛思誠先生手編的《民國十五年以前之蔣介石先生》一書,關於革命創導者與承續者的各種重要關係,對本書最多參考。而翼如先生給我的啟示和鼓勵最大,他給我的參考材料也最多,中華革命黨時代的史實,和護法經過等,都是他的材料。本書未能得其審訂,是一件最大的憾事。其他黨國的先進,如吳稚暉先生、於右任先生、戴季陶先生、居覺生先生、孫哲生先生等的講演論義,凡有關追述國父及革命史實的,都曾一一參考。至鄒海濱先生和馮自由先生等的著作,也都是本書最主要的參考材料。其他直接間接參考的資料為數太多,不能細舉。
此外最重要的參考資料,便是國父自己的著述。關於這一點,我們應該感謝季陸先生最近的努力,他編印的《總理全集》,在數量上超過展堂先生所編的幾乎一倍,是很夠我們參考的。我對於國父遺著的搜集,也曾費過相當的時間,給我寫這本傳記,以不少便利,這是應該聲明的。文前簡單年表,是依據各種年譜及本書記載,加以編寫,可供參考。
國父逝世以來,各家所選傳記,已經很多了,我這一本,僅是許多種中的一種,並且是一本最沒有成熟的作品。劉知幾所謂“刊勒一家,彌綸一代,使其始末圓備,表裏無咎”,應該等待高明的史才,來完成這一個任務。這本書,雖然費了很長的時間寫成,但遺漏舛誤的地方,一定很多,尚祈本黨先進,海內鴻儒,不吝指正,實為厚幸。
高良佐
三十四年三月十二日誌於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