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翠亨村裏的風波(1 / 2)

孫先生在村塾中攻讀千餘年來的經傳,也覺很自在,但年紀漸漸長大起來,知識也跟著增加了,他很想在書本以外去找一些新思想,尤其是關於政治的問題,以滿足他的知識的饑渴。但當時在滿清專製之下,人民和政府關係,隻是每年繳納租稅,此外,人民便絲毫沒有參加政治的機會,翠亨村的人,隻有看見滿清兵士威嚇善良的老百姓,他們永遠不知道政治是怎樣一回事?因此孫先生除了讀書以外便無從知道政治的機會。他看見他的父親,處理家事,井井有條,所以他以敏銳的天才,自信這一個大家庭,隻要各人互尊各人的權利,接受家長治家的規則,便可以各人的自治,維持家庭的治安。如果在這樣許多家庭之上,有了一個政府,也隻要各家庭各遵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浮影,所以從治家體認到治國的道理,是那樣的簡單而平易。但隻有這些,已經可以知道他是怎樣的富於政治天才。他那時是沒有一個人能夠教他懂得政治的,雖有人講述太平天國的故事,也是很含糊的。所以他隻有從家庭政府與滿清統治兩相比較,完成他的獨立思想。

一直到翠亨村上海盜的事情發生,才做了他的實物教課。

那天孫先生正在村塾裏念書,忽然外麵起了極大喊殺聲,伴著攻牆的碎石聲,震動著全村;直到曉得了水盜劫掠一個由美國回來的僑商,大家才驚魂略定。廣東的水盜,是最猛惡而殘忍,那僑商從外國發了財回來,也知道這些水盜的凶惡,所以建築了堅固的住宅,水泥的牆壁,銅鐵的大門;以為就有水盜到臨,也攻打不進,可以高枕無憂了。但是這班水盜,這一回竟然得到很不容易的成功。他們用了極粗的硬木,把繩子係在一座三腳架子上麵,十幾個彪形大漢,將垂下的粗木的一端,向那高大堅固的牆壁上,不放鬆地猛撞,砰砰的聲浪,震動著耳鼓。那僑商的笨拙思想,到底被水盜這樣凶猛的辦法所打破,堅固的牆壁隨著粗木的猛撞一塊塊粉碎下來,他們踏著頹垣殘瓦,蜂擁而進,將他辛苦掙來的錢財,完全劫去了。

水盜用粗木猛擊的巨聲,把翠亨村的人都陷入了恐怖之窟,震恐的母親們亂嚷亂拽著他們的孩子東藏西匿,村塾裏的教師和學生也都四散了。但是年幼的孫先生勇敢地不為所動,一步步往前走去,毫不遲疑地到水盜搶劫的地方去,他的臉上,沒有一些驚慌之色,他站著,不怕水盜的凶猛,不怕粉飛的木片,也不怕雨點般的碎石。前後牆垣倒了,水盜掠過了他的身旁,衝到裏麵去搶劫,他們歡呼著出來。他一幕幕看著,幼小的腦中,激起了不平的波浪,他覺得這種橫暴的行為,絕不是合於正理的。他目送水盜揚長而去,臉上起了一種鄙夷不屑的神氣。過了一會,這僑商哭喪著臉,亂發蓬鬆地奔出來,大喊著:

“我完結了!我在外國所積聚的,都被萬惡的水盜搶去了!如果我不回來,那外國有法律保護我,就不會遭這樣大劫!唉,我悔恨不及了!”

幼小的孫先生聽了這僑商的呼喊,很奇怪地暗想:“外國有法律,難道中國就沒有法律麼?這僑商冒了生命的危險掙到金錢,帶回中國,為什麼得不到法律的保護?”

村裏的人們對於這樣的悲劇,一向認作和不能避免的禍害像蝗蟲水旱一樣,除了主張把錢收藏起來,免得強盜覬覦以外,再沒有比這更積極的議論。悲劇過去了,把震恐的人心鎮定了。就像夏天的陣頭雨,雲散雨歇以後,會無絲毫影響遺留。但這年小膽大的孫先生,從這破損的屋子回到村塾時,心裏浮起了一種嚴重的感,他反複地暗想著:“外國有法律,難道我們中國就沒有法律麼?”

這一幕悲劇發生了不久,第二次的實物教課又來了,這便是官吏壓迫富人的一回事,使孫先生更得到一個深刻的印象。

這事情是發生於一家兄弟三人的花園裏,他們三弟兄在翠亨村裏是受到全體村人的尊敬的。他們幼年很窮,後來到加利福尼亞去做了許多年采金的工人,就也積聚了很多錢,回到翠亨村來,便是富翁了。他們三人很友愛。待人也很忠厚和藹。他們成了全村的模範人物,許多家長教導他們的子弟要效法他們。孫先生在村塾散學後。常常到他們花園去玩,那裏有燦爛的花木,悅耳的鳥鳴,很能引起孫先生的興趣。達成公和他們三兄弟是很親熱的,所以孫先生對於這三兄弟也很尊敬,他常常流連在這花園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