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從檀島回來以後(2 / 2)

他在全村公共事業上,因為年齡的關係,沒有發言的力量,但他也曾盡心竭力地做了許多規劃,如關於教育、防盜、街燈、清道、防疫等等,都本著他在檀島所見的,貢獻到本鄉來。然而村中父老們,都以為他是被外國所誘惑而背叛祖國聖訓的狂徒,他們一致地議論他,指摘他。孫先生真是像陷入重圍中的一支孤軍,他開始向落伍的故鄉苦鬥了。

在這時候,他幼年的唯一同誌陸皓東,也從上海回來了。這才成了他有力的同伴。皓東八年前在馮氏宗祠的村塾中,讀了不多時候,就跟著他父親到上海去,現在他父親死了,才從上海扶柩回來。他也是主張革命的,常常帶了許多村中的小孩子,演說太平天國的革命史,和華盛頓、拿破侖的故事。現在他們別後重聚,誌同道合,自然格外地親熱和愉快,他們於是大規模地向村中宣傳了。

這天大概是翠亨村北帝廟裏北帝的生日罷,翠亨村全村以及附近的男女老幼,都紛紛地到這神像前,焚香禮拜,真是盛極一時,孫先生為要破除迷信起見,他就約了皓東也到那邊去。他站在北帝神像前麵,向頂禮膜拜的人演說:

“你們多麼癡迷,向這泥塑木雕的偶像求幸福,他有怎樣的神力,能夠把幸福給你們,它是一個無知無識的木偶,我們明知他是木偶,而拿神一樣地虔敬他,這不是迷信麼?迷信就是代表人們的愚昧,是我們要求進步的一個障礙。我們要希望真正的幸福,必須要把這些神像毀掉;同樣的,我們還要毀掉那高坐在北京城裏的滿清皇帝,因為他是有知有識的會把毒害給我們的偶像。”

那些頂禮焚香的人,聽了這少年這樣的話,大家都驚奇地當他是一個瘋人,許許多多驚奇的憤怒的目光都集中到他和皓東的身上。孫先生不慌不忙地又說:

你們還相信它能保佑你們麼?它要是遇到有人搗毀,試問它有怎樣的方法來抵禦呢?它不是隻有自身喪失了保佑的力量,而歸於毀滅麼,這樣一個無知無識的木偶,還值得我們人的禮拜麼,現在我們就在大眾前麵,把它毀掉,看它有沒有抵抗能力。

他說著就和皓東一齊走上北帝像的神座,動手把它搗毀。焚香的人都惶懼起來了,他們以為這樣地褻瀆神明,將有大禍降臨他們身上,於是都逃出了北帝廟。

這是翠亨村上空前的大風潮,他們散到外麵去一致地詛咒孫先生中了洋教的毒,老成的人主張把這孩子要受公眾的懲戒,於是大隊的人都蜂擁到孫先生的家裏,要達成公把孫先生交出來。這年老的父親,為兒子闖禍,當然也很傷心,但為麵子起見,還是要維護他的短處。他向大眾這樣的說:

“這事應當鄭重些,神像如果真的被我的兒子搗壞了,當然由我負責修複;如果沒有損壞神像,是不應該責罰他的。”

後來村人就引導達成公去調查,北帝像的麵部,確已毀壞了,達成公要平村中父老的氣,立即把它修複。他也是向來主張敬禮神聖的,他對於他兒子的蔑神,覺得再不能寬宥了,因此他很憤怒孫先生這種行為。慈祥的母親,雖然也覺得蔑神是不對的,但她在告誡中還有憐惜的意味。孫先生為求避免他父母的受累起見,他就悄然離家了。

孫先生從檀香山回來,一直到他離開翠亨村,隻有幾個月的光景,他現在又要走到異鄉去了。什麼地方是他的去路呢?他走出他的家門這樣地想,大哥是不要他在太平洋的中島上,故鄉是不能再留戀了,種種事情的逼迫,他知道中國的革命工作,再不能延遲了,他須要進一步地準備他的學問和知識,他於是決心到香港去,再求高深的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