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小鳳仙(1)(1 / 3)

1916年2月,西南邊陲一聲炮響,袁世凱苦心經營的洪憲帝製便倒台了,做了八十三天皇帝夢的袁世凱也在驚惶中一命嗚呼。這便是載人史冊的雲南“護國戰爭”。發動和指揮這場戰爭的主帥便是著名的近代資產階級革命家、愛國將領蔡鍔,字鬆坡。討袁“功臣”中有一、個女子特別引人注目,這就是京都名妓小鳳仙。

1913年至1915年間,辛亥革命西南方麵的元老蔡鍔,被竊據民國大總統之位的袁世凱騙至北京,軟禁都中。在袁世凱複辟帝製的罪惡活動正緊鑼密鼓地進行的時候,小鳳仙以自己特殊的身份配合蔡鍔將軍巧施迷障,謹布機關,使蔡將軍得以在袁世凱的嚴密監視中,悄然出京,安全抵達雲南,促成了護國義舉的成功。洪憲倒台,民國複興,一時間人心大快,這蔡將軍與小鳳仙的一段英雄美人的趣談,一時間也家喻戶曉,成為奇聞。關於小鳳仙如何幫助蔡將軍脫走的情節,更是傳說紛起,趣聞遝然。有的說小鳳仙藏將軍於車中,護送出都,因有“當關油壁掩羅裙,女俠誰知小風雲(即小鳳仙)。緹騎九門搜索遍,美人挾走蔡將軍”之說(《文史半月刊·逸經》八期)。有的說蔡將軍在小鳳仙掩護下男扮女裝,招搖過市,乘車出京(《邵陽日報》1984年9月12日)。有的則說蔡將軍乃是在向袁世凱請病假獲準後,正大光明地出京,初與小鳳仙無涉(《北京晚報》1981年8月31日)。異說多端,莫衷一是,到底曆史的真相如何?讓我們對小鳳仙其人其事做一番回顧吧。

一、無怙無恃落風塵

在古來素稱繁華的杭州城,有一個遠近聞名的西湖,風景如畫,景色宜人,蘇東坡留連之餘,不禁詠歎道:“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這鍾靈毓秀之地孕育出一代又一代杭州美人。小鳳仙便誕生在這西子湖畔。

小鳳仙(1899-?),本姓朱,後易姓張,人們喜她乖巧伶俐,便稱她為“小鳳仙”。話說這小鳳仙原本是大清的上等居民“旗人”的後裔。她的祖先原來是很風光的。當年清太祖努爾哈赤在統一女真各部,吞並東北各族,抗擊明朝的一係列軍事活動中,逐漸建立起了以旗色為標誌的軍事兼民政組織,由正黃、正白、正紅、正蘭、鑲黃、鑲白、鑲紅、鑲蘭等八旗加滿八旗、蒙古八旗、漢軍八旗,共二十四旗,是為滿清頂天立地的正規部隊。隨旗統軍,寓兵於民,號稱八旗之製。急時丁壯皆充兵士,閑來兵丁盡歸田畝。兵民結合,存亡與共。旗幟所向,雖赴湯蹈火在所不惜。因而初年的八旗兵戰鬥力特別強,威震八方,撫定四海,清人因之以得天下。入主中國後,其中一部分留守京師,另一部分隨著戰爭深入各地並駐防下來。小鳳仙的祖先便是屬於這地方駐軍的八旗兵。八旗之製,世代承襲。為安定軍心以便保持戰鬥力,清朝政府對八旗軍後代格外優待,米鹽銀絹,例有常格,因此這旗兵、旗民倒也生活優裕。可是承平日久,民不知兵,兵不知戰,八旗子孫坐食俸祿,柔弱怠惰,複又荒淫,漸漸失卻了當年凜凜威風。這“八旗子弟”一詞簡直成了世人唾罵不學無術、四體不勤的“敗家子”的代名詞了。小鳳仙的父親少不得就是這類“八旗子弟”的一員。他雖然身為小小武官,也娶得一妻一妾,但缺乏生計,日子卻過得很是窘迫,漸有貧不能支之狀。據說又被仇家構陷,削職查辦,遂連困帶驚,一病不起。小鳳仙本出自妾體,平日已備受那“小娘養的”之歧視,現在當家的父親既死,那稱大的“大媽”自然更是不能相容,小鳳仙的母親不得已帶了她出門單過,居於杭州城內,與當時大文人曾樸隔街結鄰。

真是禍不單行。不久,小鳳仙母親又去世了,留下一個年僅十餘歲的小姑娘。失父喪母,無怙無恃,家中隻有一張姓的奶媽子,苦苦支撐著,其艱辛之狀自不待言。小鳳仙自幼伶俐聰慧,儼然閨秀,那位頗具反封建意識的資產階級革命家曾大人見了,便惜之憐之,收而撫之。眼看著這小鳳仙年華漸長,資質穎異,奶媽也暗暗在小鳳仙身上打起了主意,生怕曾大人繼續長期以保護人身份染指其間。你看那西子湖上,桃紅柳綠,畫舫如雲,王公闊少,鬥酒高會,席間紅衫翠袖,撥弦清歌,何等快活!若將這鳳仙調教出來,在那裏去唱幾段曲兒,彈兩柱琵琶,做個不賣身的“清倌”,每到一船就能淨掙雪花樣白的大洋三元五元,倘若再羞答答地做那薦枕的“紅倌”,賺的就更多了。一天隻要勤快,跑他十來隻船也不是辦不到的,掙他幾十元錢,豈不勝於為傭?那杭州街頭,繁華市井,青樓妓館林立,那些姑娘或出局應客,或坐寓迎賓,哪個不是才啟朱唇,便生元寶?倘若小鳳仙有這等造化,也不枉我疼她養她一場。這奶媽子越想越喜,越看越愛,不禁心花怒放起來。但抬頭一看,自己還在曾府為傭,小鳳仙也還在曾樸的關照下學什麼文化。要是小鳳仙真的讓她如此這般地教育一番,將來她自是大家閨秀了,知書識禮,賢慧溫柔,到時不知哪個大家闊少一頂花轎抬了去也,哪還有我奶媽的指望!可惡可惡,曾樸這廝,自己未見得就不尋花問柳,爭風吃醋,但卻來假惺惺地大發慈悲,斷我財路,奪我奇貨。想著想著,奶媽竟是怒不可遏了。遂急急找了曾大人,生生死死要把小鳳仙領走。曾樸經不起她這樣“無風作浪,糾纏不休”,無奈何隻得讓她領走。為表自己一點憐香惜玉之情,曾樸特撥了筆款子,要奶媽為小鳳仙延師置教,切莫讓她墮落!(《孽海花資料·曾孟樸年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