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回:祭祖先重回洪洞地 學做糖巧使拜師計(下)(2 / 3)

建興就要回家了,賣糖老漢語重心長地對他說:“做麻糖是個辛苦的活,怕吃苦就甭幹這一行,還有心要細,功夫要做到家,要不做壞了就賠了本,砸了牌子,以後人家一看是你做的糖就躲得遠遠的。”

建興連連稱是。

臨別時賣糖老漢給建興包了十幾斤麻糖說:“雖說學手藝,但也辛苦了你這半月啦,師傅不給你工錢,就用這麻糖代替吧。一來帶回來讓家人嚐嚐,二來你也好從中品味,把師傅傳你的手藝傳下去。”賣糖老漢邊給建興包著麻糖邊囑托著說。

建興聽了師傅這話不便不要,連連稱謝說:“師傅,明年冬上我還來看您。”

賣糖老漢歎了口氣:“我老了,能不能活到明年還難說。這做麻糖的手藝有好多人想學我沒傳,怕他們吃不了這個苦,做活不精心砸了我這牌子。我看你是塊料就傳給你了,可別砸了師傅的牌子,我就放心了。”

建興與師傅分別自然是千囑咐萬叮嚀,把啥話都說了個透。

臨別那天,師傅陪他來到大槐樹下。

大槐樹下移民的隊伍排的長長的,在移民局那塊大牌下領取憑照川資。望著那一隊隊的移民,建興心裏一陣酸楚。

賣糖老漢對建興說:“建興該上路了,記住洪洞大槐樹,記住大槐樹上的老鴉窩。”

建興深深地對賣糖老漢行了個作揖禮說道:“師傅,我記住您的話,記住爹的話。‘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在哪裏?大槐樹下老鴉窩。”

話說宋建興別了做糖師傅,一路歸心似箭,不幾日就回到宋寨家裏。

俗話說久別似新婚,蘭妮見建興順利回來,懸著的心落了下來,柔情綿綿自不必說。親熱話談之後,建興拿出師傅送那麻糖給小龍和蘭妮一支。龍接過麻糖就像吃甘蔗撇著咬了一口,誰知這一撇麻糖就粉碎落地,摔了一個粉碎。蘭妮細心地撿著地上的粉碎麻糖說:“這麼酥這麼脆呀!”

建興笑著說:“這就是咱山西麻糖的特點,你再嚐呀。”

蘭妮聽建興這麼一說,就把那摔碎撿起的麻糖放在嘴裏,稍微一嚼就碎酥了。她品品味,那香味咽了半天說不出話來。

建興見蘭妮這般模樣大惑不解,急忙問道:“你怎麼啦?”

蘭妮伸伸脖子把麻糖咽進肚裏,長籲了一口氣說道:“真酥,真脆,真香,真好吃呀!”

聽娘一說小龍伸手向爹要了一塊。建興遞給小龍說:“吃麻糖不能像吃甘蔗,不要撇著吃,要順著放在嘴裏,還要用手接著嘴,要不那脆酥的麻糖就掉地上了。”

小龍按爹說的吃了一口,那脆酥的麻糖果然碎了,小龍把落下的碎沫又填到嘴裏,嘴唇上粘了芝麻點。

建興這才對蘭妮說了回家尋祖和拜師學藝的經過。

蘭妮聽了有點泄氣地說:“做這麻糖那麼麻煩,還起明熬夜的那麼辛苦,做不成又賠功夫又賠糧,能不能做成這樣子香酥脆甜還真難說,咱還是種地這幾畝地,莊稼人就是種莊稼,幹別的咱不是那種料。”

建興說:“師傅也是擔心我這個,怕我吃不了苦,做不好麻糖,砸了他的牌子,好說歹說都不教我。”

蘭妮問:“那後來又咋傳給你啦?”

建興把妙招感動師傅的事一說,蘭妮有點動心地說道:“俺知道你是個有心計的人,你隻要不怕吃苦,俺就跟著你勞累。咱莊戶人就是下力吃苦的命,咋扭也享不了福。”

建興聽蘭妮這麼傷感,便說道:“蘭妮,別說泄氣的話。隻要勤勞,咱會致富的。將來咱也會有新房,有高樓,有騾子牛羊成群,良田百畝。”

蘭妮苦笑了一下說:“俺知道你說這寬心話,你說這些誰知道是猴年馬月的事呀?”

小龍一直在旁邊聽爹和娘說話,當娘說到這話時,小龍接上說:“娘,爹說的辦不到俺接著辦,隻要記著祖上說的那句‘成功者肯找方法,失敗者因賴借口’的話,啥事都會辦成。”

建興聽了小龍的話,拍著他的頭說:“像宋家的後代,有骨氣。”

蘭妮似乎也有了信心,說:“您爺兒倆攪到一切了,俺就跟著打下手吧。”

宋建興做麻糖心切,說幹就幹。

他求東家借西家,找木杆借麥秸草,就在自家小院裏搭建了一間糖房,按師傅那糖房的模樣叄灶台,買了大缸、大鍋,又找來石板,一切準備就緒,就按做麻糖步驟順序幹了起來。

村裏人見建興又蓋草棚,又買大鍋又買缸,不知他要做些什麼,閑言碎語就飄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