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十一回:亟夙願東瀛拜孫文 敬中山迷惘沏明悟(上)(1 / 3)

《夢幻樓閣》:

第三十一回:亟夙願東瀛拜孫文敬中山迷惘沏明悟

話說就在這年的仲秋,考入京師大學堂的宋聘三滿懷憂國憂民之誌去到戶部主事宋淑信的家。

自明洪武三年宋億德攜長子建興從禹縣淺井遷至密邑後,次子雲興、三子長興便隨母留在了禹州。這宋聘三和宋淑信便是留在禹州的宋氏之後。

這宋淑信功成名就,身值加四品銜戶部主事,他得知家族要修祠堂,便拿出紋銀二千以告先祖恩典。

這宋聘三原名宋五詔,出生在淺井宋氏之後,從小愛聽洪秀全、李自成的故事,受家人影響,性情剛直,敢於揚善棄惡。從小拜舉人王槐三讀書,對詩、賦、書、畫頗有造詣,尤其對漢、魏、隸等書法頗有研究。因其字寫得好,求其寫字的人頗多。他擅長鐫刻,常在自己的文具上自寫自刻詩詞,以表素誌。光緒二十九年(1904年)考入京師大學堂。當時慈禧專製,政局腐敗,列強侵略,賠款割地,民族危亡使這位二十三歲的年輕人陷入迷惘之中。為尋求自己的生路和施展救國恤民之誌,便來到宗族的長輩宋淑信的家中。

宋淑信看到族人的後輩相貌堂堂,生性剛直,甚為欣慰。當他聽說宋聘三的胸府大略,以長輩的身份說:“近日來京城方麵革命黨人活動得很厲害,你切不可亂說亂動,不然會出事的。”

宋聘三原想要身居要職,睿智賢達的長輩對自己、對國家、對民族的出路指出一條光明大道,豈知長輩竟這樣怕弄是非,雖然是出於愛護自己,但國家與民之生存與自己渺茫的前途何以相比?於是他對長輩宋淑信慷慨說道:“革命黨人有什麼可怕,他們不同樣是人?他們思想進步,是為救國救民,改革舊製,推翻清王朝。您沒看到,中國如果這樣下去,就一定要滅亡?”宋聘三越說越激動,甩掉帽子繼續說道:“您看我已加入革命黨了,我一定要響應孫中山先生‘驅除韃虜,恢複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革命綱領,跟隨孫中山先生一道革命,推翻清政府,改革舊製度。”

宋淑信看到宋聘三已剃為光頭,言辭激昂,句句入理,頓時嚇得麵如土色,連忙說:“你若決意這樣是要被滅族殺頭的,你就趕快離開。”說著就拿出一些銀兩給宋聘三,要他趕快離開府門,唯恐他惹是生非連累自己。

宋聘三本想讓本族長輩為國家、為民族、為自己指出一條光明坦途,沒想他竟這樣保官怕事,便毅然走出宋淑信的府門。

卻說這天是淺井村的古廟會,大街小巷走動常來趕廟會的人,那些趕廟會的人背後拖著一條長長的辮子,一代又一代已經拖了二百多年,清政府那“留頭不剃發,剃發不留頭”的禁令有誰敢為一撮長長的辮子而丟掉自家性命?久而久之,農忙耕種了就盤在頭頂,農閑趕集時就放了下來,蓄發留辮就成了滿清時期庶民的明顯標記。

可就在這一天,一個身著長袍,卻剃著光頭的年約二十三四的年輕小夥在慷慨激昂地陳詞演說:“鄉親們,同胞們,現在世道要變了,清朝王府就要被推翻滅亡了。南方有個孫先生名孫文提出了‘驅除韃虜,恢複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革命綱領,就是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的製度,把侵略中國的洋人從我們國土上趕出去,廢除清政府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把危亡中的中華民族從帝國主義列強侵略的鐵蹄下拯救出來,讓咱老百姓有自己的田地,有自己的自由,不再受官方的奴役與欺淩,真正過上好日子……”

看到這位光頭年輕人講演著,趕會的人紛紛擁擠過來,你一言我一語地議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