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位光頭和尚,可不像和尚啊,和尚誦經念佛,超凡脫俗不問世事,可這‘和尚’咋講反清擁護共和的事呀?”
“哦,這不是宋家大院做絲綢生意的泰昌合洋廣京貨老店老掌櫃宋曰修家的大少爺嗎?”
“咋不是呀,這大少爺叫品三,拚三的考中秀才後又赴京趕考,考上了什麼京師大學堂,聽說在學堂不安分守己,領著學子鬧事,你上的當今大清的學,要做大清的官,咋還不要清規剃成光頭和尚,和清府作為是要殺頭的呀!”
“就是不敢亂聽他胡說,跟著鬧啥改革舊製,推翻現政府的事。人家滿人馬背上打江山都坐了二百多年了,現在政府是有些無能,沒給咱老百姓帶來什麼好處,苛捐雜稅是越來越多了,可咱草民百姓能管得了嗎?”
“說不定這世道真要變了,這孩子在京城讀書,不瘋不傻,要不是他看清這混亂的世道,咋敢冒著殺頭之罪在這公開說教呀?”
“就是,聽說西山好幾個縣的土匪草寇都入夥反清複明的大軍了,要是那些殺人不眨眼的土匪草寇真入夥和官府作對,那可真夠他們喝一壺了,難道這清朝的天下真的要變了嗎?這留了咱幾代人的長辮子真的要剔掉嗎?”
“你聽這孩子講的淨是些新詞,有些洋詞咱還聽不懂,可總的來聽就是跟著那個叫啥孫中山的趕走外國人,推翻滿洲人,讓咱老百姓有種地的權利,過上好日子。”
“要真是這樣可就好了,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啊,那官府靠有洋槍洋炮的洋人撐腰,大清政府能倒台嗎?”
“……”
光頭“宋和尚”在淺井村的山村四野傳開了,宋聘三在京城讀書期間,借著集市廟會宣傳孫中山的救國改革主張,和胞弟宋振亞組織村裏一些接受他的新思想的進步青年跟著他一起走村串戶,破除迷信,扒除神廟,提倡幾千年來裹腳的女人放足。宋聘三有個妹妹叫宋玉平,聽了哥哥的話,感到每天裹腳既疼痛又行走不便,便帶頭放腳,村裏人都叫她“大腳平”,婆家人都叫她“宋大腳”。淺井村東頭有座石婆山,石婆山上有尊用青石雕刻的石像,叫“風師婆”。宋聘三帶著一幫青年人扒了石婆廟,砸了“風師婆”,在當地引起很大議憤。
僅靠一時衝動和己見,能破除幾千年來的陋俗嗎?能推翻統治了二百多年腐敗無能,喪權辱國的滿朝政府嗎?中國的出路在哪裏?誰是拯救中華民族於水深火熱中的引路人?
光緒三十二年(1907年)宋聘三東渡日本留學“東京法政大學”。東渡扶槡的航船上,聘三手扶船欄望著湧的大海,,他此時的心情比這波濤連天的大海更心潮澎湃,此行東瀛他不僅是求知學問,更是求知他向往已久的革命先驅—孫文。
話說光緒三十二年正月十四日(1906年2月7日)北京什刹海邊的醇王府,道光皇帝的曾孫,光緒皇帝的胞弟載灃的長子溥儀呱呱墜地。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慈禧太後和光緒皇帝同時生了重病,由於光緒皇帝無後,重病中的慈禧在中南海召見軍機大臣,商量立儲人選,軍機大臣們認為時政內憂外患之際,當立年長之人。慈禧聽後勃然大怒,最後議定,立三歲的溥儀為帝,並讓溥儀的親生父親載灃監國。大臣們將此事告訴病中的光緒皇帝,因為溥儀是光緒的親侄子,又讓自己的弟弟監國,光緒皇帝自然滿意。兩天中光緒和慈禧相繼死去。半個月後,三歲的溥儀在父親載灃的懷抱下來到紫禁城內的太和殿,登上金緞絲綢包裹的龍椅。溥儀看到眼前跪著一片眾臣,禮炮齊鳴笙樂齊奏,這隆重的登基慶典把個幼小的溥儀驚嚇得啼哭起來。繁瑣的登基程式在進行著,載灃懷中的溥儀啼哭不止,隆重又莊嚴的登基大典與小兒的不止啼哭形成了不諧和的音符。無奈的載灃在龍椅上拍打著啼哭的小皇帝勸說道:“不哭,不哭,皇帝快完啦!快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