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正欲而非無欲
王伯安跟曾守山說因九江戰端將起,速回楚避亂。
曾守山淡然笑道:“既然來了,看看再走。”
楊項律抬頭看了眼曾守山,很認真地道:“這事不是兒戲,你還是好好想想,家裏人等著你回去。”
曾守山沒有說話,隻是微笑著搖搖頭。
楊項律悠悠道:“還有我欠你那麼多,你要是有事我還給誰去?”
曾守山道:“是不是我走你就走?”
“先生此處有事,我不能走。”
“那我更不能走了,萬一你要掛了,我找誰要錢去。所以我得在這裏看著你。”曾守山壞笑著道。
這時有人進來稟報事情,王伯安簡短地跟他說了幾句,那人領命而去。然後又和楊項律下棋,幾回合過後,他端起茶杯起身道:“項律,繳械吧。來,守山,到這邊說話。”剩下楊項律兀自在棋盤前苦思冥想。
王伯安示意曾守山坐,然後道:“聽說你閉關,這麼快就出來了!有所得?”
曾守山一揖到地,肅然道:“拜先生所賜,弟子小有所得。現請先生證學。”
王伯安朝他鼓勵地點點頭,道:“好,說來聽聽。”
曾守山道:“先生錯了!”
“嗯?”楊項律以為自己聽錯了。剛剛曾守山還行大禮說拜先生所賜有所得,這會又說先生錯了,這葫蘆裏賣的什麼藥?
王伯安倒沒有意外,隻淡淡的說:“請講。”
曾守山道:“致良知之法,先生說要摒棄私欲,弟子苦思兩日,以為不可。”
接著又道:“人之有私欲,乃是天性。摒棄私欲和抹殺天性無異。人若無欲,非人也。”
楊項律甚是詫異,曾守山原本就穎悟絕倫,沒想到閉關兩日卻得出如此結論,其下必有說,於是問道:“以你所見,任由私欲縱橫,人人相爭?”
曾守山道:“自然不是。私欲又是人之煩惱所在。我所說的,是要肯定私欲的存在,但肯定私欲的存在不是任由私欲吞噬人心。”
王伯安認真地聽著曾守山的講話,微微點頭道:“你詳細講明。”曾守山不是第一個肯定私欲的人。很多人聽了他的良知之學,把“打破陳規,一以良知為則;舍棄繁瑣,簡單易行。”誤會成以心為則,大談心之所欲便是人性,說是要尊重欲望,因為它是從心所發。最後發展成隨心所欲,放肆流佚,荒唐可笑。例如三代弟子王根即是如此,甚至還有比王根更極端的弟子。偏偏這種說法最受市井之民的歡迎,廣為傳播。
曾守山道:“先生講摒棄私欲,無非是因為私欲蔽心,妨礙人發明本心,恢複良知。但我以為摒棄私欲既無可能又無必要。私欲與生俱來,要摒棄是很難的。我想問先生幾個大膽唐突的問題,不知可否?”
王伯安笑道:“你好像一直很大膽,很唐突。客套什麼,說吧。”
曾守山不好意思地笑笑,接著道:“先生現今是否摒棄了私欲?”
他問的確實很大膽,但王伯安沒有異樣,認真地想了想,然後道:“得看你怎麼說了。”
曾守山道:“例如穿衣吃飯?”
王伯安道:“嗯。冷了就得加衣,餓了就得吃飯。”
曾守山又道:“例如子女?”
王伯安道:“希望子女成才。”
曾守山朝王伯安致意,道:“多謝。”接著又道:“我知道先生穿衣求暖,吃飯求飽,除此之外別無他求,不似有人肥馬輕裘、山珍海味。先生對子女悉心栽培以求成才,不似有人暗箱操作、違法亂典給子女謀得職位。然而,先生所求,雖非如他人般嗜欲,但仍是私欲。”
王伯安默然良久,然後道:“從名稱上來講,穿衣吃飯雖是正當需求,但仍屬於私欲範疇。”
曾守山道:“正是。以先生之能,尚未摒棄私欲,何況他人。且這私欲並沒有影響到先生發明良知,繼千古聖學。”又道:“所以我兩日苦思終於明白,先生所說‘摒棄私欲’之意,不是絕情無欲,而是要摒棄嗜欲。因此我以為與其說摒棄私欲,不如換個說法:摒棄嗜欲,甚至代之以‘清淨正欲’。隻要我之私欲有理有節,便是正當的,便應該肯定和支持。有欲望才有動力,人之‘正欲’於人有功,於世無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