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文魁和武魁中對於魁玉的等級也是不一樣的,當時文魁最高位五血魁玉,而武魁為四血魁玉。因為魁玉上有幾滴血,也就代表了這個魁師會幾個魁咒。
而龍墓被魁門發現,主要還是在唐朝時候。具體時間大概在唐高宗總章二年(公元669年)後,那時候的唐朝疆域之大,已經將當時的新疆天山山脈和昆侖山脈納入版圖之中,國土麵積更是達到了1600萬平方公裏。如果單從中原政權建立的朝代來說,唐朝的版圖絕對是最大的。當然元朝的時候更大,但是元朝不是中原政權。
也就在這個時候,唐高宗李治召見到當時的魁門中當家人,並給出一副地圖要求魁門中人,秘密的前去昆侖山和天山山脈尋找龍脈。於是當時魁門的當家人,立刻組織隊伍連夜啟程,在大批軍隊的護衛下秘密的向西尋找龍脈。但是這支尋找龍脈的隊伍一去不返,直到唐朝滅亡五代十國結束,宋朝建立之後,這批人的後人才回到中原地區。
而這一回來他們就直接橫掃了當時中原魁門,同時也將幾玉魁師之說引入中原。原來這批唐高宗時期前往昆侖山和天山的魁師,先是在昆侖山發現了一條龍屍。因此當時帶隊的魁師決定留下,並且用了數百年十幾代人的時間,在昆侖山內部尋找龍屍的出處。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在昆侖山脈最深處找到了一座被人遺棄的城池。由於這裏深在昆侖山脈深處,所以這座城池保存的非常完好。
因此當時的魁門後人,決定留下來繼續尋找龍脈。很快在安定下來幾十年後,他們就有了新的發現。原來這座古城下麵,居然是一座龐大的墓地,但是每次隻能進去一人,且每次的路徑都不一樣。而出來的人都會變得很強,而且手裏的魁玉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所以這些魁門後人,前赴後繼的在墓中不斷的探索。最後才發現不管一次進入多少人,最後大家所走的路都不相同。後來這一支脈的魁門首領,再一次進入墓中時,意外的發現了一塊奇異的羅盤。經過研究才知道,這就是傳說中袁天罡和李淳風當年遺失的小卦盤。
不過說是遺失並不準確,因為經過這魁門眾人的仔細研究,他們發現這裏根本就是袁天罡和李淳風當初繪製推背圖的地方。而這裏的城池是在唐朝初年,由高祖李淵派駐十萬精兵帶著數十萬的勞工,來到這裏開鑿的城池。目的也是為了尋找龍脈,以保大唐天下千秋萬載。
隻是後來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弑兄殺弟,高祖李淵心灰意冷,一氣之下斷絕了與昆侖山方麵的聯係。而且更是在咽氣之前,派出大軍將城中之人全部殺光。隨後又安排一支不知情的守軍,在這支前去屠城的大軍返回時進行剿滅。
可是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任何事情都不會十全十美,最後這批前去屠城的人中,還是有一部分人活了下來。經過一番波折,最終見到了唐太宗李世民。隨後李世民派出大軍,開始對西北天山山脈和昆侖山脈大舉用兵。
其實說道這裏我才明白,當年李世民會出征高昌,攻打東西突厥。其實這一切都是為了,尋找當時深在昆侖山中的李淳風和袁天罡。因為按照當時的唐朝的局勢,國之初立局勢未穩,當時的大唐最需要的是修養生息。
就像清朝一樣,康熙極力安撫中原地區滅掉吳三桂,竭盡全力營造出一個安定的環境。待到雍正繼位才會有心思去滅貪官整治吏治,才能夠讓大清的國庫逐漸充盈起來。最後才有了乾隆的赫赫功績,而且也是在乾隆時期清朝內部的各種不穩定因素,才在強大的軍事武力下得到了全麵的解決。
反觀唐朝完全不是那麼回事,李世民本該將注意力放在休養生息整頓吏治上的時候,卻發動了征討高麗,出征高昌,攻打東西突厥的三場大規模的戰役。而在這裏究其根本原因,其實除了征討高麗外,後來的兩次戰役完全是因為龍脈而為之。
但是最終李世民也沒能見到袁天罡和李淳風,至於推背圖的流出,其實是當時前去屠城的那些士兵帶出來的。後來由其中活下來的人,將推背圖獻於李世民。但是推背圖開篇就講到,六十年一甲子,六十圖一輪回,若要知身後天下事,唯有五百一十二卦小卦羅盤方能推算之。
後來李世民將此事留書一封,待到日後子孫繼位,有人能夠發現好去尋找兩位神人。因此這才有了後來,高宗李治派出魁門使者前去天山和昆侖山尋找龍脈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