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很好。不過,他會收取很高的酬金吧?”
哈本斯聳聳肩說:“還有其他的辦法嗎?就找他了!”
“好吧!你覺得請他明天三點來,可以嗎?”
這時,已經是十二點了,哈本斯這才回市區的家。
在倫敦,喬治·拉登可是家喻戶曉的一流偵探。以前,他的父親經營一家專營外版圖書的書店。他是在倫敦長大的,十二歲時就熟練掌握了英語,並且思維方式也很有英國特點。後來他的英籍母親去世了,全家就移居到了巴黎。麵對新的環境,拉登要重新適應。二十歲時,他成了一名導遊,在酷客旅行社工作,並逐漸掌握了意大利語、德語和西班牙語。很快,他走遍了中歐及西南歐,對那裏的風土人情能夠如數家珍。做了十年的導遊,一年到頭四處奔波的生活使他非常厭倦,後來就回到了倫敦,在一家著名的私家偵探社工作。又過了十五年,創辦偵探社的老板辭世了,拉登就成了負責人。因為年輕時做過導遊的經曆,他專門偵辦涉外案件。拉登的長相平常,矮小的個子,有些駝背,臉色也不是很好。不過還好他有一張輪廓分明的臉龐,和一雙散發著智慧光芒的黑色眼睛,才使他不至於過於平凡。當他的思想變化的時候,臉部表情也會隨之發生變化。他有一種獨特的本領,巧妙到總是讓對方馬上就消除疑慮。
充滿懸疑的怪異之事總是能調動他的好奇心,通過看報紙,他大概了解了桶子事件。克林頓給他打來電話,問他願不願意接手這樁案件,他便滿口答應了,而且還推掉了三個約會,來見律師。
他們首先就酬金的事情進行了商榷,然後克林頓才把案件的始末,和目前掌握的全部資料告訴了偵探。同時,他也解釋了自己和哈本斯針對案件的辯護問題所做的探討。
“我們將波瓦拉假設為凶手,想要請你做的是由此展開調查,由這個假設看看能得出什麼結論。你要查明他的不在場證明是否都是真的。如果那些都是真的,他就沒有犯罪,我們要適時調整和修正辯論策略。當然了,我們越早接到你傳來的真實信息,就對案件越有利。”
“我就喜歡攻克這種案件,調查不出個結果我就不回來!我還要再了解一下資料,整理一下線索,然後盡快到巴黎去。不過,去巴黎前,我會再來找你一次。”
過了三天,拉登再次出現在克林頓的辦公室:“我已將倫敦這邊的事情調查完了,打算今晚渡海去巴黎。”
“很好,你得出什麼結論了嗎?”
“現在說什麼都還太早,有件事很不好辦。”
“是什麼?”
“依我看,這會使你的委托人陷入困境。而且,現有證據很有說服力,不易推翻。我盡了最大努力,但仍無濟於事。你肯定也知道,目前所有的證據中,幾乎沒有對菲利克斯有利的。”
“在打開桶子的現場,他表現的是那樣驚恐交加,警方都確認過了。你有什麼看法?問過醫生嗎,是怎麼說的?”
“是的。醫生說他的確是受到了嚴重的身心打擊,可是我認為,這對他沒什麼幫助。”
“我認為由於當時的場景太出乎意料了,他才會受這麼沉重的打擊。桶子裏的死屍引發了過分的驚嚇,所以他才會這麼受打擊。由此可見,菲利克斯事前也不知道桶裏裝的是死屍,不是他把桶子寄給自己的。根據這一點,不能洗刷他的罪名嗎?”
“這樣想也有一定道理,我也有過這樣的想法,但或許會有人提出質疑,打開桶子時驚現屍體,除了驚嚇的刺激外,也會因看到屍體而產生恐懼。”
“可是如果他早就知道桶子裏裝的是什麼,怎麼還會有這種反應呢?”
“這也是可以解釋的。桶子裏裝的物體和他想象中的差別太大,也許在他把屍體裝進桶子的時候,她還保持著生前的樣子,看上去很鮮亮。好幾天之後,桶子才被打開,這時屍體的麵貌已嚴重變形,他因此感到很恐怖。他當時可能就是這種恐怖的神情,大家把它當成了是受到驚嚇,但恐懼也是真實的,所以才效果逼真。”
這一層是克林頓沒想到的。拉登的這番推測,加重了他心裏的不安。他一直覺得,這樁案件中,能找到的對菲利克斯有利的證據,實在是太難了,而好不容易找到了,卻這麼輕易就被駁倒了。如果真的是這樣,他的委托人可就百口莫辯了。但這種擔憂他並沒說出來。
“找不到證據支持我們的辯護,就再想其他辦法。”
“為了不讓你失望,我會盡力。其實,我是想說,這項調查實在是很不簡單。我今晚就啟程,有了好消息就盡快給你傳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