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楊家叛亂(1 / 2)

大業九年,注定是個多事之秋。李淵的妻子竇氏,於五月在涿郡不幸過世。在竇清薇過世後沒多久,李淵又聽到了一個驚人的消息,楊玄感謀反了!

大業九年春,隋煬帝二度出征高句麗,命楊玄感在黎陽督糧。沒想到楊玄感認為隋朝已岌岌可危,於是滯留糧草,屯兵於黎陽,準備起步造反。

的確,這時候的隋朝,已經不再是先帝時期的鼎盛。楊廣修建東都、運河,又連年征戰,引起民眾不滿。此時,各地已陸陸續續爆發民變,可楊廣卻毫無危機之感,覺得那些農民不過是小打小鬧,無法撼動朝廷根本。

然而楊玄感的叛變,卻和那些人不一樣了。楊玄感是楊素的長子,而楊素,曾協助隋煬帝奪取皇位,平定漢王楊諒的叛亂,因功勳受封假楚公,位至司徒。隻可惜在大業二年,楊素不幸去世,隋煬帝感傷萬分,追贈他為光祿大夫、太尉公及弘農、河東、絳郡、臨汾、文城、河內、汲郡、長平、上黨、西河等十郡太守,諡號“景武”。

不僅如此,隋煬帝還專門派遣鴻臚卿專門監督辦理楊素喪事,並且下詔書表示哀悼。可見,楊素在隋煬帝心中的分量,在皇帝身邊榮寵無比,死後也能獲得哀榮。

而楊玄感作為楊素的長子,隋煬帝自然不會虧待他。於是讓楊玄感襲爵楚國公,時任上柱國、禮部尚書,在朝中有著巨大的影響力。

如果說之前的農民起義是小打小鬧,那麼現在楊玄感的叛亂終於讓楊廣感受到了危機,楊玄感自黎陽起兵後,四方紛起響應,一下子籌集到了十幾萬大軍,直接打到了洛陽城下。很多高官和貴族子弟,受不住楊玄感圍城的威脅,紛紛投降。投降者有韓擒虎之子韓世咢、虞世基之子虞柔、鄭善果之子鄭儼,以及李寬之子李密等。

這些人都是高官貴胄,楊玄感自然要重用他們,給他們封官加爵。其中,李密最受楊玄感的重用。他們本是莫逆之交,現在楊玄感起兵,李密自然成為了他的心腹軍師。

在攻取洛陽之前,楊玄感早就潛遣人入關迎李密,問其謀取天下之計。而李密也非凡人,對當今天下的局勢很有遠見,給楊玄感提出了上、中、下三策。

李密道:“今天子出征,遠在遼外,地去幽州,懸隔千裏,南有巨海之限,北有胡戎之患,中間一道,理極艱危。今公擁兵出其不意,長驅入薊,直扼其喉。前有高麗,退無歸路,不過旬朔,齎糧必盡。舉麾一召,其眾自降,不戰而擒,此計之上也。”

楊玄感聽後,沉思良久,又問李密中策為何?

李密再次說道:“關中四塞,天府之國,有衛文升,不足為意。若經城勿攻,西入長安,掩其無備,天子雖還,失其襟帶。據險臨之,固當必克,萬全之勢,此計之中也。”

可惜李淵的中策還是沒有另楊玄感滿意,於是他繼續問道:“請問下策是什麼?”

“若隨近逐便,先向東都,頓堅城之下,勝負殊未可知,此計之下也。”李密最後說道。

果然,楊玄感選中了李密說的下策,他欣喜地說道:“公之下計,乃上策也。今百官家口,並在東都,若不取之,安能動物?且經城不拔,何以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