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密和宇文化及打得不亦樂乎之時,王世充趁機滅掉了朝中異己,獨攬洛陽隋廷朝政。而李密和王世充本就是死敵,現在更是矛盾重重。等到李密打敗宇文化及,班師回朝之時,王世充見李密軍隊兵困馬乏,立刻埋伏騎兵,向李密發起攻擊。李密的大軍毫無準備,損失慘重。李密被逼之下,隻得逃走。
李密敗走後,王世充被皇帝任命為太尉,也學起了李淵,打著小皇帝的旗號,自己掌權。一時間,光楊家就有三個皇帝,更別說那些自立為帝的反賊了。
江都事變後,李淵打著忠君的旗號,在長安為隋煬帝舉喪,已盡臣子之禮。如今,隋煬帝已死,李淵也打算踢開楊侑這個傀儡皇帝,自己登基為帝,開創一個新的朝代。
義寧二年,少帝以李淵功德日懋,天曆有歸,欲行禪讓之禮,乃進李淵為相國,加九錫,賜殊物,加殊禮焉。
九錫之禮,王莽,曹操,孫權,司馬昭都曾接受過,加九錫,就相當於少帝楊侑禪讓皇位了。李世民、劉文靜、裴寂等人聽到後,恨不能立刻讓李淵答應了。可是李淵卻再三推辭,拒不接受,上表辭讓。
“三辭是必要的禮節而已。”劉文靜笑道,“秦公稍安勿躁。”
李世民不以為然地說道:“虛偽,真虛偽;無聊,真無聊。”
“戲是做給天下百姓看的,你看裴寂,明知是在做戲,卻一直在勸唐王登基。秦公也應上表,將來便是擁立之功。否則,就算有再多軍功,還是會被這些文臣比下去。”
“肇仁兄言之有理。”李世民恍然大悟,他以為隻要有了軍功,誰也不能抹殺自己開國的功勞。現在李建成也在帶兵,立下了戰功。李世民感受到了危機,此等關鍵時刻,怎能不在父親跟前表現呢?
於是李世民跟著裴寂等臣子,一起勸諫李淵。直到三請三辭後,李淵才接受了少帝楊侑的禪位詔書。
登基那日,李淵頭戴十二旒冕冠,身穿玄色冕服,胸前的龍張牙舞爪,仿若要騰空飛去,彰顯著赫赫皇權。他坐在太極殿中央高台的皇位上,看著下方百官臣服,思緒不由飄向遠方……他想起了妻子竇氏,那個陪伴他半生的女人,終究沒有看到他君臨天下。
李淵略帶遺憾的望向前方,目光掠過站在階下的三個兒子。李建成依舊沉穩,就像李淵年輕時一樣,喜怒不形於色。次子李世民雖站在群臣之中,仍能看出他倨傲的身影,因為他的眼中散發出點點亮光。李淵知道,這樣的眼神他曾經也有過,那就是野心!
長子,次子……李淵暗暗發誓,一定要讓他和竇清薇的兒子們,開創盛世,共享天下!
五月二十日,唐王李淵在太極殿登基,定國號唐,定都長安,改義寧二年為武德元年。
舊的時代已經過去,新的盛世即將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