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看過鮭魚(trout)從一淺坑跳入到水池的情景,你大概隻模糊地看到它的形狀,隻有它離開淺坑時引起的楔狀漣漪的端點才能表明魚的位置。魚的尾巴左右擺動,從而可以快速遊動,如果魚不是在遊動時完全伸展開背鰭和臀鰭,像船的龍骨一樣使自己保持直線前行,魚身就會時不時地翻轉,銀白色的一麵就會捕捉到上方的光線。
為何鯪魚的魚身會形成一個如此完美的反射鏡?在尋求解釋的過程中,我們發現這是由於魚皮深層有大量的珍珠母似的骨針。除了魚背上的以外,其他的骨針都接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連續的具有反射功能的表麵。除了這一深層反射性表麵外,在魚的側麵,魚鱗外部也發現有骨針,它們充當了一麵麵棱鏡,捕捉從水底反射來的光線,並將其分散,從而使得鯪魚的側麵呈銀白色。
正是這些棱鏡狀的以及位於魚皮色素細胞上的骨針,產生了燦爛的虹彩和變幻的色彩。閃光和虹彩是自然界的另一種隱蔽手段,在水麵遊動的魚一般會使用這一招,因為閃光投射在波浪和碎波水麵,會在水表麵下產生跳躍的、閃爍的光芒,在這種環境中,很難發現閃光的銀白色魚。
我們已經對鯪魚的反射進行了討論,那麼暗色背部又是怎樣的情況?在魚的隱蔽過程中它是怎樣起作用的?
如果鯪魚對周邊的反射程度一樣,那麼魚側身及腹部反射幽深之水,而反射上方光線的背部則會形成一道銀白色閃光,這樣魚馬上就會暴露。所以在背部的魚皮裏,我們發現了大量的暗色細胞,其中散布著反射光的骨針。通過收縮和放鬆,這些色素細胞能夠調節背部反射的光線數量,因此,無論魚身的陰暗度是明還是暗,整體是保持一致的。
以上關於魚類隱蔽方式的討論,隻適用於處於與魚差不多同一水平線的某條魚的情況。當從上方觀察魚時,在底部暗色背景下,它的暗色背部使其很難被察覺,後麵我們也會看到,如果魚類生活的底部背景發生變化,它背部的陰暗度也會隨之變化,以適應變化的環境。
從下往上看是能清楚地看到魚的唯一角度,當以天空為背景時,魚的輪廓會清晰地顯現出來。
上麵的圖片是一群幼紅眼魚,這是從下方觀察看到的情景,這些魚在水麵的背景下顯出輪廓。如果梭子魚能夠在水底耐心地守候獵物,它看到的魚就會是這種情形。我們可以看到這些紅眼魚朝右邊旋轉,三條底部的魚身體稍稍向左轉動,開始旋轉,反射了魚身下方水的幽深,以天空為背景,它們看起來如同剪影。在它們上方的魚右側捕捉到了光線,看起來就像一條條活的銀棒(bars of silver)。我們還可以看到頂部那行中的領頭魚正要再次保持平衡,因此反射的光稍少。
當沿著河岸散步,或是站在一個滿池都是小魚的水池邊時,我敢肯定,很多人都見過水中有某一點似乎在隨著微微閃動的波光而閃耀。下一刻,又消失不見了,一兩分鍾後,水中的其他地方又會發現類似的閃光。這些閃光是由那些“訓練有素”的魚運動產生的。
以天空為背景,從下方看事物,看起來像一個剪影,這一現象可以解釋為何覓食的魚會棲息於水底。也正因為這樣,那些處於水平麵以下的魚餌、做釣餌用的假蠅,會將鮭魚、鱒魚或是梭子魚從最深洞穴的底部引誘上來。
我清楚地記得在迪河(Dee)上,一個用於釣魚的水塘的橋上看到的一幕。一條鮭魚棲息在暗礁上,假蠅從它前麵經過時,鮭魚毫無反應,但是當假蠅在它的正上方時,它兩次遊近觀察。我並不是想說明鮭魚看不到這深色的假蠅,而是要說明,當假蠅就在它上方時,在天空這一背景下會更為顯眼,所以會引起它的注意。順便提一下,在以水麵為背景的情況下,這一色彩非常豔麗,假蠅看起來隻是一個閃著亮光的灰色影像,因此,我認為如果假蠅的大小符合水域的情況,且看起來像活物,那麼假蠅的顏色是無關緊要的。
在充分討論了銀白色鯪魚保護色和反射這兩個問題後,現在我們來思考一下,雖然對這些魚來說,反射是隱蔽自身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方式,但在隱蔽時,魚的體色能夠起到什麼作用?哪種體色更有利於隱蔽呢?
為理解魚身的顏色和斑紋是怎樣使魚自己得到極好的隱蔽,我們得大致思考一下,那些色素細胞本身是怎樣通過收縮和放鬆使得魚身變亮或變暗,這些細胞的排列是如何改變,使得魚的體色得以變化,從而可以在改變了的環境中得到隱蔽。
在這張石青色泥鰍的表皮照片中,我們可看到黑色、橙色和黃色的色素細胞。這些細胞有分支鏈(branching processes),細胞之間可以快速收縮、放鬆。硬骨魚的魚皮和魚肉是無色的,同樣,有反射光的骨針散布在色素細胞間。現在,看一下圖中畫有圈的色素細胞,這些細胞都處於放鬆狀態,圈內部呈暗色。一旦圈中的細胞收縮成X點旁的那些小點時,色素細胞間的無色表皮會隱約現出,圈內部的空間會變成蒼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