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魚秧隻是各自隨意地覓食,但有時它們會幾條聯合在一起有計劃地捕食水蝽(一種水生甲蟲,與劃蝽類似,但是體型更小)。水蝽雖然體型小,但卻是勇猛的鬥士。不過,隻要魚秧咬掉它們的一個附肢,它們就會馬上繳械投降,任憑魚秧擺布。之後,這些魚秧像一群獵狗樣撲向捕獲物,將其撕裂。

經曆了覓食中的這些突襲,魚秧的體型會增大,體質也會增強,但這也大大增加了它們被敵害消滅的幾率。到處可見的饑餓的褐鱒以及其他魚類,它們隨時準備著咬住魚秧。白天,羽毛顏色豔麗的翠鳥在尋找魚秧;晚上,魚秧還不得不躲避它們最凶險的敵害之一:鰻魚。

到了秋天,成熟的成年鱒魚會逆流到淺水域產卵。這時魚秧會度過一段非常緊張的時光,它們既要捕食離群的魚卵,還要躲避剛產完卵的饑餓的鱒魚。到第二年春天,它們就是“ 一齡的幼魚”了。由於各自捕食的食物不同,“ 一齡幼魚”體長從8—18厘米不等。夏天,這些幼魚會順流遊到深水區。在這裏,可供它們捕食的食物種類大幅增多,但敵害也相應增多。

再經過一年的生長,鱒魚的體長已達到13—30厘米,已是兩齡幼魚。

第三年秋天,雌鱒魚會逆流洄遊到產卵地產卵。產卵地已經聚集了許多雄鱒魚,它們在此向雌鱒魚求歡。有時一條體型小的雄鱒魚想與雌鱒魚交配時,如果周圍還有其他的雄鱒魚,大的雄鱒魚肯定會趕走這條小的,而這條小雄鱒魚則不得不去找另外的雌鱒魚碰碰運氣。但是如果兩條雄鱒魚的體型相同,那就會展開一場激烈的決鬥。它們通常狠狠地撕咬對方,背上的魚鱗都會被撕咬下來。

年輕的鱒魚在產卵期間,體色會加深,但是彩色也會更豔麗,魚身的紅色斑紋比平時更鮮豔。更成熟之後,這種豔麗的顏色就會消失,魚皮變得鬆弛,有些會搭疊在魚 鱗上。

鱒魚在生長過程中會遇到很多敵害,所以壽命通常不長。但當它們魚齡很長,到晚年時,則會喪失整個身形的對稱性——魚身逐漸萎縮,整條魚看起來似乎隻有魚頭,並且下頜會前突、上翹,變成一個醜陋的鉤狀器官。

下麵來談談鮭魚。鮭魚引起大家廣泛興趣的原因有很多。它們享有“垂釣魚中的皇後”的美譽,垂釣者對它們有興趣;它們優美的身形、銀白的體色已經足以取悅任何懂得審美的人;況且它們鮮嫩的粉紅色魚肉,配上醬汁和黃瓜後,就是一道美味佳肴,這無疑讓它們更受歡迎。但是對於研究魚類的人來說,鮭魚隱藏已久的生活史的秘密才是他們真正感興趣的。

鮭魚最初大概是一種淡水魚,它們會遊到海裏,可能是因為海裏的食物比湖泊和河流中的更豐富。為了產卵,它們再從海裏遊回淡水中。但是有證據表明,很多鮭魚遊到淡水中後,尚未產卵就又遊回海裏。這可能是因為魚類有返回原地的本能,也可能是因為它們在海裏飽食之後,想回到淡水中休息。

一年中的任何一個月裏都會有魚類溯河洄遊到淡水中,而鮭魚大部分是在2、3月,6、7月,或者秋季洄遊。

鮭魚會堅持克服洄遊途中的任何困難,直到到達淡水中,這一點眾所周知。如果雨水量充沛,河流變得湍急,它們甚至可以穿過激流。但是,它們躍出水麵的高度被極度地誇大了,因為一條最強壯的鮭魚最高也隻可以躍出水麵1.5米左右。在途中,一遇到障礙物,它們就會躍出水麵,除此之外,其他的時候它們也會頻繁地躍出水麵。在剛遊出大海時,它們就會躍出水麵一次,這次看似毫無目的的跳躍可能是想甩掉身上的海虱,但是在淡水中海虱已經被甩掉,我們就很難解釋為什麼它們還是頻繁地躍出水麵,除非它們覺得待在淡水域中不舒服。

鮭魚在水中頻繁地跳躍,並不會增加它們捕食的幾率。然而,它們那優美的跳躍動作卻十分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