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食物供給的不同和環境的改變,褐鱒的外形完全發生了變化,所以人們才將它們誤認為是銀白色的海鱒。

顏色和斑紋的改變主要是由於環境的改變而造成的。比如,生活在多泥沙的小河底部的鱒魚,它們身上的斑紋已經很不明顯,顏色也變得極為暗淡。但是同樣的一條魚,如果生活在多沙礫、水流急的小河中,身上的斑紋又會清晰可見,並且顏色也會變得鮮豔。

盡管環境絕對是鱒魚體色發生改變的重要原因,但是食物也是導致鱒魚體色發生改變的同等重要因素,體色的變化和魚身銀白色的閃光可能由或隻由食物所引發。

為了闡述這個觀點,下麵我將引用我朋友裏奇滿先生的經曆作為一個實例。

他在舒特米爾的漁場裏有兩個相隔大概120碼的水池。這兩個水池的水源相同,但是裏麵喂養所用的食物卻完全不同。上麵的水池裏以軟體動物為食,而下麵的水池裏的食物則幾乎全部是水蚤和劍水蚤。把外形相似的鱒魚在同一時間分別放到兩個不同的水池中,不久以後,上麵水池裏的鱒魚體色變暗,體表有深紅色的斑紋,腹部呈黃色,但是下麵水池裏的鱒魚體色為銀白色,並帶有一點淺粉色。

第二個水池中的鱒魚的體色呈銀白色,是由於魚鱗裏含有反光的骨針,主要是骨針裏的虹彩細胞在發揮作用。當虹彩細胞處在皮膚深層時,它們會形成一個連續的反光平麵,反射的光透過皮膚,會讓魚的體色變成暗淡的白色。但是,此外,魚鱗外部也有虹彩細胞,我之前解釋過,骨針會像棱柱體一樣折射從皮膚深層反射的光,這樣,魚的體色就會隨著光線的變化呈銀白色。這些虹彩細胞由鳥嘌呤結晶體構成,而鳥嘌呤主要是從豐富的動物食物中獲得的,比如第二個水池中的水蚤和劍水蚤。由於魚鱗裏的虹彩細胞數量過多,它們將鱒魚體內一部分正常的色素細胞遮住,所以鱒魚體表會帶有特別的粉色。

當褐鱒有了洄遊到海裏的習性後,它們就有機會捕食豐富的得可以形成鳥嘌呤的食物,也就形成了與周圍相似的銀白色體色。順便說一下,在海裏的鱒魚體色發生改變也是為了隱藏和自我保護。雖然,在多卵石的河流中,它們深色的體色和顏色鮮豔的斑紋足以隱藏和保護自己,但是在海裏卻會很顯眼。隨著魚皮中虹彩細胞數量的增加,它們可以像之前描述過的鯪魚一樣,通過同樣的方式來反射周圍事物的光線。

另外,雖然褐鱒顏色鮮豔的斑紋到海裏後會全部消失,但是並不是身上所有的斑紋都會消失。在它們的體側、體背和頭部,我們還可以看到許多的小黑點和十字形斑紋。如果鱒魚周身全是銀白色,那隻有在周圍顏色統一的水中看它們,它們才會完全不顯眼。但是,鱒魚常在海裏的石塊、雜草以及許多海洋浮遊動植物間遊來遊去。銀白色的體側反射周圍海水的光線,身上的小黑點恰好打破全身統一的色調,當它們在海裏快速地遊動時,會呈現出斑駁的體色。我曾觀察過水池中斜齒鯿魚和鯪魚周圍的虹鱒和利文湖鱒。毫無疑問,除了在色調完全統一的背景下之外,其餘的時候,帶有黑色小斑點和斑紋的虹鱒和利文湖鱒都沒有斜齒鯿魚和鯪魚顯眼。但是色調完全統一的情形在海裏很少會遇到。

但是我不會把洄遊到海裏的褐鱒稱為“海裏的鱒魚”,這個稱呼顯然表明與鮭魚相比,褐鱒與鱒魚更相近。出於這個原因,我認為“海裏的鱒魚”這個稱呼更適合於歐鱒(bull trout)。

下麵,我們就來談談歐鱒。經常有人問,歐鱒是什麼?歐鱒就是海裏的一種體型大的鱒魚。同時,我也相信許多洄遊的褐鱒在遊回淡水的途中被認作是歐鱒。

之前,我們已經提到,塔斯馬尼亞島和新西蘭的褐鱒已經發生改變。那些魚在英國本來被稱為歐鱒。另外,赫伯特·麥斯威爾先生在他的書中關於“英國的淡水魚”的部分引用了權威人士吉布森·梅特蘭先生的一個觀點。 吉布森· 梅特蘭先生認為如果阻止從歐鱒魚卵孵化出來的幼歐鱒洄遊到海裏,它們就會保持普通褐鱒的習性和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