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回到鯉魚受精卵的問題上。一周或十天後,魚的幼體就可從受精卵中孵化出,首先出來的是魚尾。鯉魚的幼體一點也不像鰷魚。用肉眼看,它就像一條細長的、長約1/4英寸的暗色的線,其中一頭有兩個黑點,因為有大量的暗色色素細胞布滿魚的整個身長,其他部位太過透明,無法看清。某一頭的兩個黑點是它的小眼睛。和其他幼魚一樣,早期鰭布滿全身,但卵黃囊為琥珀色,極其罕見,在顯微鏡下顯示的圖像中,可看到鯉魚幼體的這一微觀結構。
金魚是我們熟知的一種鯉魚。可能每個人家中的花園裏都有個池塘,裏麵養有金魚,也親自觀察過它的早期生活。五六月時,如注意搜尋水塘裏一些樹葉和植物的莖,將上麵粘附的約油菜籽大小的、綠黃色半透明狀圓形的魚卵收集起來,放在一個浮籠裏,你就可以看到幼魚孵化、成長的過程。製作浮籠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拿一個大餅幹罐,在四個邊都切出口子,底部保持完整,在這些口子上焊上每英寸20縷規格的精細絲網。然後讓這個籠子漂浮在水麵上,下麵用一個木質框架支撐,使籠子露出水麵兩英寸。通過這種方式,幼魚不僅能遊出絲網獲得自然中的食物,還免受敵人侵犯。我曾用這一方式培養出好些鯉魚,僅有一次失敗了。那次浮籠裏培育的是一些幼鯿魚,我在間隔一段時間後去檢查時發現,幾乎所有的幼魚都死了,籠子裏爬滿了劃蝽。顯然,它們是在還小的時候從金屬絲網進來的,或者,是和魚卵一同被帶了進來,然後發現了籠子裏的幼魚,靠這些豐盛的食物迅速成長。
六周時,金魚身體周圍的早期鰭消失,各種鰭開始分開,特征明顯。三個月大時,則與生命後期的形狀基本相同,隻是魚身還不夠厚實。這一時期的金魚是個漂亮的小生物,可從籠子裏轉移到玻璃容器裏觀看,如要挑出幼魚,最好是用玻璃吸液管。
在整個早期階段,鯉魚族的成員都是非常相似的,就我目前調查的結果而言,鯉魚、鯿魚、斜齒鯿魚、紅眼魚和鰷魚都屬此列。但借助顯微鏡,我們還是能看到很多不同點,這些不同點能將它們區分開來。
在我著手研究斜齒鯿魚早期生活前,居然發現從沒有人對水塘裏的生物早期生活進行過描述,我曾對這一情形很驚訝。
第一年,我在一個養魚池裏做實驗,我預先幾個月就準備了這一養魚池,裏麵含有豐富的微生食物。魚卵順利地被孵化出,但在一兩天內所有的幼體都死亡了。第二次我將六個大桶排成一排,用三英寸規格的鉛管將它們連為一塊,再次將這些微小的水塘裏的生命進行同種繁殖。這次,我將斜齒鯿魚的魚卵置於一個敞開的木製水槽中,木桶裏的水循環流過水槽。魚卵再次被孵化,但一兩天內,幼體再次全部死亡。第三次嚐試則取得了圓滿成功,因為除使用了浮籠外,我還將一個大箱子埋入泥中,一直為其供應自然流水。
因還有很多魚類的生活史有待研究,因此我將詳細介紹埋箱子的方式,希望對那些有興趣自己研究的人有所幫助。首先選一條整年都可以保持穩定基準麵的溝渠,用兩英寸長的管子將水從溝渠裏導入到埋在地裏的箱子內。在箱子上麵安上木板,用粘土膏固定,起到蓄水的功能,將水位抬高幾英寸。木板上刺有兩根鉛管,一根直徑為半英寸,將水導入箱子內,另一根直徑為兩英寸,在較高位置刺穿木板,水被導入箱子外的一邊,從而將過量的水排掉。通過這種方式,流經這半英寸規格水管的水一直都是滿滿的。用每英寸20縷規格的金屬絲網對箱子的溢出口進行防護,以免幼斜齒鯿魚逃走。起初我發現,金屬網攔住了水表麵的浮渣,導致水從箱子邊溢出。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在水槽的尾端釘了一塊四方形的錫製濾網,濾網兩英寸露出水麵,兩英寸在水麵下方。又切出一個溢流口,穿過水槽的尾端,也穿過與之相連的濾網的一邊。現在浮渣聚在濾網結實的側麵以及水槽的尾端,水從濾網底部的金屬絲網中湧出,從溢流口流走。我出示的溝渠插圖中,溝渠裏聚集了富含食物的水,溝渠下為箱子。在莫厄爾先生的幫助下,這一簡單裝置整個夏天從未失效過。莫厄爾先生從早到晚都會視察這些魚,並清除箱子和管子內的浮渣。
箱子裏的水隻有九英寸高,所以很容易看到魚卵、仔魚和幼魚。需要拍照時,就可以方便地將魚樣聚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