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五個犯罪的大學生(1 / 3)

我接觸過不少大學生,似乎他們跟我談話都懷有戒心。總覺得公安人員看誰都象罪犯。不過,當我跟他們談到應該在大學裏加強政治思想工作時,他們卻明確地以不屑一顧的口吻說:“嗨,都八十年代了,還提這個!”

我在心裏不由得歎口氣。

其實,正因為是八十年代,是實行對外開放改革的年代,加強政治思想工作和法製教育,開展抵製資產接濟腐朽生活方式的影響,才更顯得重要。否則,眼看著成材的樹,就會有報廢的危險。學校、家長、社會及學生本人所盡的一切努力,就會付之東流。

難道這樣的教訓還少嗎?

曾有人做過這樣的統計,在北京的大學生裏,每年都有幾十個人違法犯罪。問題分十類:盜竊、打架傷人、流氓、倒買倒賣、企圖越境、造用假幣、強奸、搶劫殺人、進行反革命活動。其中以獲取錢物為目的的犯罪為數最多,占違法犯罪總數的60%以上。企圖越境的也是為了錢,為了追求物質享受。而在這些違法犯罪的人當中,黨團員又占半數以上。其中絕大部分是因為過早戀愛問題而引起的。

看來,“鐵飯碗”並不“鐵”啊!觸目驚心的事實,應該引起有關方麵及大學生們的深思。

讓我以數代名,講講這樣五個犯罪的大學生。

深夜呼救

龐一是北京語言學院法語係的“學習尖子”。早在中學即加入了共青團,上大學後任團支部書記。僅僅看這幾行簡介,龐一真可渭“又紅又專”了。

龐一苦鑽法語,學習成績總是名列前茅。然而,這股苦鑽法語的幹勁卻源於強烈的個人主義。他把將來能從事外事工作,去巴黎過花天酒地的生活,全寄托在苦鑽法語上。同時,他又冷靜地想到,為了達到此項日標,還得在“政治上進步”。為此,他為自己製定了兩個計劃,一是拿下畢業文憑,二是拿下“黨票”。在偽裝向黨組織靠攏的背後,他內心的獨白卻是:“政治是騙人的,隻有金錢最實惠。世界上人人都在為自己,為自己才有出息。”

是啊,誰能否認他所講的“金錢最實惠”麼?在暑期,大學生們旅遊的風氣很盛,特別是那些有錢的子弟。開學後大家圍在一起,談話的中心就是旅遊中的各種見聞,去過的人談得眉飛色舞,沒去的人覺得臉上無光。追求虛榮的龐一當然不甘人後。於是,他就約上自己的女朋友,經天津,遊青島,登泰山,周遊一次,花掉幾百元積蓄。開學後,又麵臨國慶節和中秋節,他想帶女友遊玩遊玩,又想買兩瓶茅台和一條“三五”牌香煙做為中秋節的禮物送給女朋友家,以顯示自己的氣派。大學生的通病是越窮越擺譜,明明沒有經濟來源,卻還要打腫臉充胖子。可這胖子是要用錢來充的呀!沒有錢怎麼辦呢?

龐一想起看過的一部日本電影,影片中的一夥強盜說搶就搶,來無蹤,去無影,拿刀往人後腰一頂,就來了錢。龐一動了攔路搶劫的念頭。他在作案前的用心,不亞於他攻下一本法語原著。經過苦心思索,他認為“商店都有值班的,把事情搞大了,公安局肯定追查不放。要幹就搶私人的錢,現在社會正亂,公安局顧不過來,趁機撈一把,他們也發現不了。”另外,“農村偏僻,逃跑容易”。於是,龐一便選擇豐台區花園村為作案地點。

這天深夜,龐一身帶折疊刀徘徊在花園村一帶,恰逢一名女社員外出回家。龐一突然從樹叢裏衝出來,就象那個日本電影裏的強盜一樣,從背後一把抓住這位女社員的頭發,另一隻手就去捋她的手表。結果,女社員沒戴表。龐一便一把揪住她的前胸掏錢。女社員奮力掙紮,連聲呼喊“來人呀!救命呀!”電影裏的強盜“來無蹤,去無影”,可龐一第一次動手搶劫,就在這深夜的呼救聲裏,被群眾扭進了公安局。

他被判了三年徒刑。無情的鐵門隔斷了他的“通往巴黎之路”。

偷車的人

在保定的一個農貿市場上,一個年輕人推著一輛八成新的飛鴿牌車,在人群裏鑽來擠去,不時用眼睛尋覓著可能上鉤的對象。他的眼力很好,因為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