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河道管理局,這個在荊州市擔負著長江防汛和長江堤防管理重任的單位,從我投身到她的懷抱的那一天起,就讓我感到無尚的溫暖。領導同事是那樣的質樸而低調,全係統的職工大多常年戰鬥在堤防一線,任勞任怨的工作,默默無聞的生活,我在他們的身上學到了過去難以學到的好品德。在這個溫暖的集體中,我很開心!
往事已經過去,對於那個小人,我按市委領導和我父親母親的叮嚀,沒有冤冤相報。
人性的醜惡與美好是那樣的鮮明,皇天後土,自有公論。
這一本小說集,有篇目是起於那不堪回首的日子裏,作為曆史,讓我銘記。
2007年初,省文聯對《欲說還說》單行本進行審核的時候,曾提出過出版意見:
1、作者對生活非常熟悉,將郵政電信分家的過程作為一個引線,通過這個事件來反映一幫人、一段生活,通過人和事可以看到人與人的複雜性、社會的複雜性,特別是對主人公蘇艾卿的形象寫得較為豐滿,從生活、家庭、工作到個人情感,都把握得很好,應該說,這是一個成功的形象。
2、作者對郵電係統的情況非常熟悉,所以寫起來就得心應手,毫不做作,語言流暢,寫得自然。通篇給人一種欲笑不能、欲歡不可、欲恨不行的感覺,特別是最後當主人公蘇艾卿坐船去海口時,暗示了魏娜娜那種人物的“淡漠淡然淡情”的意味,讓人覺得生活中的酸楚,但作者表現得較好,當船離岸時,見到了魏娜娜的出現,這是很高妙的一筆!
3、作者有相當的寫作功夫,很巧妙地寫了官場的鬥爭和矛盾,但又沒有直白地痛斥時政,僅僅寫了複雜的社會矛盾和人際關係,以及作者自身所體會到的一種東西。
4、如果對此作進行修改,應刪除較繁瑣的一些生活細節,否則就有記流水賬之嫌。同時蘇艾卿和婁鄰之間的交往應多寫幾筆,特別是婁鄰最後做了電信一把手,讓讀者覺得突然了些。再就是蘇艾卿與老舸、簡舜一的關係寫得有些曖昧,包括對蘇本人的情感寫得也含蓄,可以展開寫。這樣就可以將生活、愛情、工作有機地融為一體,讀起來才會有淋漓之感。
省文聯文學院院長劉書平先生將審核意見寄給我,但當時因種種原因這個單行本未能付梓。按照審核意見我對其進行了部分修改,現在我將另外三個短篇收入其中,是以成集。
《欲說還休》在晚報上連載後不少讀者問我有沒有原型,我現在這樣說,《欲說還休》沒有原型。如果有人堅持說有原型,我也無法否認。我不是一個太冷靜的作者,我在生活中有過愛和恨,甘和苦,失望與渴望,悲哀與歡樂;我在寫作的時候也有我的愛和恨,甘和苦,失望與渴望,悲哀與歡樂。沒有這些,我不會寫小說。若是我說小說裏沒有我自己的感情,讀者一定會說我在說謊。
在校稿的過程中,重讀六年前寫成的小說,我也“欲笑不能、欲歡不可、欲恨不行”。但是生活讓我相信:正義一定會壓倒邪惡,美好一定會戰勝醜陋。
小說有影子,但多為虛構,讀者請勿對號入座。
籍此以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