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家庭背景(1)(3 / 3)

關於他手裏的資金,也隻有兩個人知道大概的數目:他們是替葛朗台先生放債的公證人克呂旭先生和索繆城裏最有錢的銀行家格拉珊先生。葛朗台認為在這裏,如果想得到別人的信任,或者想發財,就得像克呂旭先生和格拉珊先生那樣守口如瓶,一個字也不說。在他認為合適的時候會私下裏同格拉珊做點賺錢的交易。雖然他們一句話也不多說,但是他們在公開場合對葛朗台先生畢恭畢敬的態度,也讓人們在背後琢磨葛朗台先生的雄厚財產。

索繆城裏人人都認為葛朗台家有個裝滿金銀的秘密金庫,並且有人說他每天深夜都要去察看成堆的金銀,從中得到無比的快樂。愛財如命的人更相信這事不是捕風捉影,因為他們從葛朗台的眼睛裏看到一股仿佛已被染上金色的黃澄澄的目光。一些習慣於靠錢生錢賺大錢的人,擺脫不了跟色鬼、賭徒或馬屁精一樣的特點,眼神中自有一些無法捉摸的習性。這種心心相通的暗語好比是著迷於酒、色、財、氣的人們之間通用的行話。躲躲閃閃、貪得無厭、吝嗇的表情,跟他們有相同癖好的人看一眼就能識別。

葛朗台先生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因為他從不讓自己欠別人的人情,他還是一個種葡萄的老手。為了他自己的葡萄收成,老箍桶匠要製作一千隻酒桶還是五百隻酒桶,計算起來精確得好比天文學家。他從來不曾打錯算盤,當酒桶的價格比酒的價格還高的時候,他總會有酒桶賣,而且設法把自己的酒放入地窖,等酒價漲到高價時他再拋出,而一般小地主早在幾路易一桶時,就把酒售空了。一八一一年的收成並不是很好,那年他非常明智地把貨一點一點賣出去,就是這種緊收慢放的方法,最後一次收成就給他賺了二十四萬法郎。說到理財的本領,葛朗台先生就像猛虎、大蟒一樣。他懂得什麼時候躺著,什麼時候蹲著,耐著性子看著自己的獵物,然後猛撲上去,張開血盆大口,成堆的金幣被他倒進錢袋,然後又會安靜地躺下,像剛吃飽的蛇,不動聲色地、冷靜地、按部就班地消化吞下的食物。無論他走到哪兒,都有人發自內心地欽佩,對他非常地敬重,又懷有幾分恐懼。在索繆城裏誰沒有嚐過他利爪的滋味?抓一下讓你疼得入骨三分。別人為了買地,找克呂旭貸款,利率是百分之十一。有人用期票到格拉珊那裏去貼現,先得扣除一筆大得驚人的利息。哪怕在市麵上,每天都有人提及葛朗台先生的大名;晚上街頭閑著聊天,他也總是被人提及。當地人都以他為驕傲,所有做生意的或開客棧的索繆人,都會得意揚揚地在外地的來客麵前吹噓:“先生,我們這不是僅有百萬元戶,像葛朗台先生,連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少金銀!”

一八一六年,索繆城裏最擅長計算的人給他作過估算:這位老先生的地產大約值四百萬法郎;在一七九三年到一八一七年之間,若以每年平均收入十萬法郎來推算,他手頭積攢的現金應該跟他的不動產的價值不相上下。每當人們打紙牌,或者談論葡萄種收時,最後都會提到葛朗台,自作聰明的人們就會說:“葛朗台老爹?……總該有五六百萬吧。”說這些話時如果趕上克呂旭先生或格拉珊先生在場,他們會說:“你比我都在行,我可是沒有辦法知道葛朗台先生有多少錢。”要是巴黎來的客人提到羅啟爾德或拉菲特等銀行巨頭,在索繆城的居民就趕緊打聽,問他們有多少錢,是否跟葛朗台先生一樣有錢。如果有客人不屑地答道:“是的,和葛朗台一樣有錢。”索繆人就會麵麵相覷,搖搖腦袋不會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