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皇太子蒙冤(3)(2 / 3)

太子又看一遍供詞,確認絕無差池,這才簽上名字並畫押。

待太子和蕭訛都斡下堂,張孝傑會意地奸笑著說:“太師,大事告成了。”

“不,還需一批旁證。”乙辛又吩咐將太子府十名武士帶上堂來,逼眾人證實太子謀反。這些人初時不招,怎耐得各種酷刑,不多時便全按乙辛之意出具了證詞。

這裏尚未處理完畢,差役急報萬歲駕到。乙辛趕緊將太子供詞上輕輕揭去一層紙,下麵露出早已寫好的承認謀反的詞句。這才與眾官出迎,把道宗拱衛到正中坐定。

皇帝親臨夷離畢院,可稱史無前例,按說道宗完全可以將會審官召至金殿,詢問案情。但他實在對此放心不下,太子是單株獨苗,他從內心裏希望謀反案不能成立。這才親自駕臨,剛坐下就急切地問:“眾卿,案情可審理明白?”

別人誰敢占先,自然是乙辛應答:“托萬歲洪福,案犯俱已招認。”

道宗大出意外:“太子亦有供?”

“供認不諱,”乙辛將一疊供詞呈上,“主供、旁證、佐證俱全,請龍目禦覽。”

道宗看了太子親筆畫押的供詞,半晌默默無言。好久,才歎口氣問:“你看該如何發落?”

乙辛早已想好,當即回奏:“耶律撒剌、蕭速刺等乃是主謀,按罪當誅九族,太子謀逆亦當斬首,如陛下不忍,可賜其自盡。”

道宗又思忖好一會兒,終於開口:“念耶律撒剌、蕭速剌往昔有功,免其九族之罪,隻將其二人問斬。”

乙辛等了一陣,不見道宗往下說,便催問道:“太子如何處置?”

“眾卿,”道宗近乎求情地說,“太子年幼無知,可否……”乙辛忙搶奏:“萬歲,太子謀反天下盡知,若不問罪何以服眾?”

道宗心實不忍:“將逆子帶上來。”

“萬歲意欲做甚?”乙辛立刻發慌,唯恐假象被揭穿。

“我,我再見他一麵。”

乙辛聽這話音,已含絕別之意,知難違命,隻好令人帶太子上堂,又關照道宗:“萬歲不可兒女情長,亂了國家法度。”

耶律濬上堂來一眼看見道宗,心中百感交集。半年多未見父麵,胸中有多少委屈和思念,此刻竟不知從何說起,跪在地上叫了聲:“父皇!”便泣不成聲了。

乙辛擔心有變,舉起那份供詞問:“殿下,這上麵可全是實情?”

太子當然不知乙辛變了戲法,隻當仍是原詞,點頭答道:“句句實言,父皇明鑒。”

父子天性,道宗此時聽見兒子招認,料到死罪難免,不禁也哽咽起來,幾乎出聲。

乙辛趕緊奏道:“萬歲如此做兒女態,豈不有失尊嚴,請太子下堂聽候發落。”

武士們上前,將太子帶下,耶律濬走到門口才想起話來:“父皇,你看在死去的母後麵上,也要為兒做主……”

乙辛怕他再多說,忙叫武士將太子急急推走了。

道宗忍住哽咽,仍不忍對子加誅,同乙辛商量:“賢卿,難道對太子一定非得賜死嗎?”他是多麼希望乙辛能給個轉機呀。

然而乙辛卻堅持不讓:“適才萬歲親耳聽到了太子供認,他欲斌父奪位都不念父子之情,萬歲為何硬不下心腸。賜死保他全屍,便是格外開恩了。”

道宗怨乙辛不體諒自己苦衷,隱隱感到不悅,他又問眾臣:“朕隻此一子,若賜死,孤百年之後,豈不絕了江山社稷?”

乙辛再一次堵死了道宗寬恕太子之路:“萬歲,忤逆之子,有不如無,況且皇孫業已少年,江山不愁無主。”

道宗又沉默良久:“眾卿,太子之死果不能免嗎?”

在場的唯一漢官、刑部尚書令覺得皇帝可憐,也看不慣乙辛專權,忍不住提醒說:“萬歲乃天下之主,群臣奏議怎能強加於陛下,生殺予奪,權在聖上,一切自然由萬歲自己決斷。”

尚書令這番話使道宗猛醒,他想起太子下堂時那哀告聲,決意保其性命:“皇太子犯下謀逆大罪,廢為庶人。永囚宮室,給五品官俸祿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