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重看“射雕”,覺得郭靖這傻小子忒有福!找了一個那麼伶俐透頂又有好手藝的姑娘,這輩子口福享定。如果女人找一個會做飯的男人,那幸福是否也變得富於色香味?
和藝術一樣,做菜如習武,功夫在勺外,需要熱情和天賦,是否科班出身不重要,就像中文係畢業的不見得就能寫出好詩。
有一女友孜,因貪戀美食,當初擇偶標準之一便是對方做的菜得合她心意,後遇一川籍男子,那時是她人生低潮,剛辭職,重感冒在家,他上門來看她,順便給她燒了晚飯,一道水煮魚把她吃得唏噓不已,涕淚齊下。感冒好了,他倆也好上,因為從那道費工夫的水煮魚中,她吃出了愛情誠意,那男子雖無其他多少可圈點之處(個頭不高,錢包不鼓),她皆不介意,茫茫人海,一個男人為她做,自有溫暖紅塵味。
人與人不同,有的喜從風花雪月中覓感動,有的願從一蔬一飯中見深情,女友孜屬後者。和幾個女友去她家玩,她大力遊說座中未婚的最好找個會做飯的男人,說會做飯的男人通常熱愛生活,細心兼愛心,有人緣——想來家裏蹭飯的朋友不在少數,人緣能壞嗎?
座中就有一女不以為然,說現在各式餐館多了,找個有錢男人川杭湘粵都可吃遍,甚至法式大餐日式海鮮,哪需要找個會做飯的男人?
孜說,那與他親自操持是不同的,凡俗歲月,餐桌上有他洗切蒸煮的情意。早起的粥麵,病中的羹湯,和酒店出品怎可同日而語?
當然,也並非沒有弊端,像孜,吃飯漸漸就會演變成一種自我搏鬥。吃,還是不吃?未及想清楚,筷子早已下去了,誰要找了個善烹的男人呢,不吃豈不辜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