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羅密歐與朱麗葉(2)(2 / 2)

鏈接二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鄉

《羅密歐與朱麗葉》是英國名劇,而這兩個人物形象的故鄉卻是在意大利的維羅納。風景綺麗迷人的維羅納是意大利最古老、最美麗的城市之一。維羅納風靡全球得因於莎士比亞的名作《羅密歐與朱麗葉》,維羅納就是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鄉,自然也成為世界青年男女膜拜的愛情場所。

在維羅納市中心有一棟小樓,這就是朱麗葉的故居。院內立有一尊真人高矮的朱麗葉青銅塑像,銅像的左側,是莎翁筆下那座令無數青年人神往的大理石陽台。這就是當年羅密歐與朱麗葉常常幽會的地方。羅密歐的故居距離朱麗葉的故居不遠,門口上方的一塊石碑上刻著莎翁劇中著名的台詞:噢,羅密歐,你在哪裏?

另外,朱麗葉的墓地也是維羅納的盛景之一。傳說這是羅密歐與朱麗葉秘密結婚的地方,因而每年都有不少情侶專程從世界各地趕到這裏結婚,為的是要像羅密歐與朱麗葉一樣誓死捍衛愛情。

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事世紀流傳,是否真實變的不再重要——愛情成了維羅納的一種宗教。

鏈接三人文主義文學

人文主義是歐洲文藝複興時期新興資產階級文學的指導思想,因而人們把這種新型的文學稱為人文主義文學。當時,教會文學,以騎士為代表的封建主文學依然存在,民間文學與城市文學在繼續發展,然而,人文主義文學卻以其磅薄的氣勢占據了文壇的主導地位,成為文藝複興運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文學史上一般把人文主義文學的發展劃分為三個時期。

14世紀初至15世紀中葉為人文主義文學產生與發展的早期,主要成就在意大利和英國。此時人文主義文學的基本特點是,在14世紀初的社會曆史條件下,當時的人文主義作家對基督教神學本質的認識還沒有達到後來那種科學理性的程度,他們更多地是從神權否定人權、神性排斥人性等感性角度,感受到了神學體係的不合理。這樣,強調個性解放和享受世俗生活就成了當時人文主義文學家對神學體係否定的主要方式。

15世紀下半葉至16世紀上半葉,是人文主義文學發展的中期,主要成就在法國,意大利和英國人文主義文學也獲得了進一步的發展。在早期創作的基礎上,隨著人們認識的深化,新的一代人文主義作家愈來愈感到,單純地謳歌人的本能欲望和展示個性要求,這是對人本身缺乏深入認識的反映。他們認為,既然人可以通過自己的理性和才能創造出從未有過的奇跡,那麼,隻有把人的巨人風采和理性力量展現出來,才能更清楚地反映人在世界中的地位,才能真正理解人的價值和尊嚴。所以,描繪巨人的形象,展示巨人的思想和行動就漸漸成為第二個時期人文主義文學的主導趨勢。

16世紀下半葉到17世紀初,是人文主義文學發展的晚期。在此階段,社會生產力進一步發展,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均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就,人文主義文學發展到登峰造極的程度。此時文學成就主要在西班牙和英國。在這一階段的人文主義文學中,除前兩個時期的謳歌人性和展示巨人風範兩種主題仍然被加以表現外,對人自身矛盾的關注,進而言之,對由於人性的弱點所造成的社會醜惡現象的探討成為此時文學的基本任務。這種對人自身及人與世界關係的認識,客觀上既是對人文主義進步性與局限性的藝術總結的反映,同時也更具有否定神學體係的巨大價值:它說明人不僅是自己欲望情感和行動的主宰,同時人的自身矛盾和行動也決定著社會關係的發展和演進。社會上的一切矛盾、運動、發展乃至鬥爭,均是由人而非神造成的。

鏈接四古典愛情悲劇——梁山伯與祝英台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流傳到現在已經有一千多年了。故事的主角祝英台出身有錢人家,她反抗傳統社會對女子的不平等待遇和束縛,爭取與男孩子一樣有讀書受教育的機會,並挑戰長久以來“門當戶對”的觀念,與同窗三年的平民子弟梁山伯相戀,為自己爭取婚姻自由。

祝英台代表的是千百年來被保守民風所壓抑的精神,具有不畏強權為自己爭取權利的勇氣,卻又不失傳統中國女子的溫柔婉約,更難得的是擁有讀書人的知書達禮。她一方麵表達婚姻自主的想法,一方麵又顧及倫理孝道,但最終仍不能讓梁山伯免於一死,棒打鴛鴦兩分離!

保守的年代,梁祝的真情,連天地都被他們感動!於是,在梁山伯的墳前,二人化成了彩蝶翩翩飛舞,順著兩隻蝴蝶飛舞的軌跡,花兒也滿天開放,整個世界都成了彩色的天地,半透明的“梁祝”二人身影又出現了,微笑地飛向色彩繽紛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