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大千世界篇(17)(1 / 3)

有一年初春,九子山還被積雪覆蓋著,李白從秋浦經五溪,直奔青陽,他是應好友韋仲堪之邀,來遊九子山的。李白說:“韋處士,你知道九子山的來曆嗎?”韋仲堪向李白講了“九子戰妖的傳說”。李白抬頭望去,隻見蓮花峰佇立入雲,雲霧飄飄走動,把山峰遮住一半,很快就把山峰吞沒了,變成茫茫一片。不一會兒,雲消霧散,山巒又顯現出來。瞬息萬變,景色迷人,看得李白如癡如醉,高興地說:“不親臨九子,怎知九子山絢麗多姿?這九子山比花還好看,比畫還美,你看,多像出水芙蓉!”

韋仲堪忙說:“謫仙高見,很像,像極了。”李白說:“芙蓉是花,我想為它改個名字,韋處士意下如何?”韋仲堪求之不得,連忙拱手拜請:“正合我意,請給九子賜名!”李白說:“改名九華(花)山好不好?”韋仲堪說:“九華山,好,太好了!”從此九子山就更名為九華山了。

鴨綠江的由來

鴨綠江是中、朝兩國的界河。它發源於吉林省東南部的白頭山,西南流到遼寧省東港市入黃海,全長約795公裏。漢朝時,鴨綠江的名稱叫做馬訾水。漢魏時期,鴨綠江又被稱為灸水。到了距今1000多年前的唐代,才始稱鴨綠江。據唐朝著名史學家杜佑撰寫的《通典》記載:由於鴨綠江發源處水像公鴨子頭上羽毛的綠色,所以叫鴨綠江。

阿裏山的由來

據說昔日在達邦有一名男子名叫“阿巴裏”,此人極剽悍勇敢以打獵為業;又稱狩獵地區首領名叫“阿裏”,遂將此打獵區稱為阿裏山。本鄉原住民同胞遠在滿清時代聚居台南縣白河一帶及嘉義縣之平地,舊稱為“諸羅城”(即現在嘉義市)及郊外社口、番路。後因他地人移入越來越多,而原住民人口較少,加上原住民生活習慣較適應於天然環境,乃逐漸移人深山,最先聚居於特富野及山美兩地。

阿裏山的由來,與當地的原住民有著密切的關係,相傳在200多年前,曹(鄒)族酋長阿巴裏,勇敢善獵,由達邦翻山越嶺到今的阿裏山打獵,每次均滿載而歸,後來常率領族人前來,富足了曹族原住民的生活。阿巴裏去逝後,族人為了紀念他,開始有了“阿裏山”的地名,如今經過了200年的演變,鐵路的辟建,阿裏山已由當初的狩獵場變成林場,而成了今日的遊樂區。

日月潭的由來

從前傳說中曹族有一對非常恩愛勤勞的夫妻,叫做大尖哥及水社姐,這對人人稱羨的夫妻平日以種植玉米為生。這天,他們如同往日頂著大太陽在田裏勞作,忽然間,地動山搖,緊接著天地一片黑暗,所有的人都叫了起來:“怎麼了,太陽怎麼不見了?”大家等了又等,仍不見太陽的蹤影,人們的心裏籠罩著恐懼。

直到晚上月亮出來後,人們才趁著月色,趕緊完成白天未完成的工作。然而,不幸的事再次發生了,一陣天搖地動後,月亮也不見了。

大尖哥和他妻子背著簡單的食物,拿著火把,翻山越嶺找尋太陽和月亮。經過一連數天的長途跋涉後,終於在一個大水潭發現了月亮和太陽,可是走近一看,竟然是兩條五彩巨龍正在水中把玩著月亮及太陽,大尖哥和水社姐愣住了,不知如何製服這兩條巨龍以奪回太陽及月亮。

正在發愁時,一位被巨龍抓來做雜事的老爺爺告訴了他們一個方法,那就是在阿裏山上藏有金剪刀和金斧頭各一把,唯有找出這兩件寶物才能製服巨龍,可是要找出寶物卻不是件易事。

夫妻倆奮不顧身地帶著鏟子直奔阿裏山,一寸一寸地朝地底下挖去,終於找到了兩件寶物。夫妻倆帶寶物回到潭邊,將寶物朝著水潭中丟去,隻見金剪刀以極快的速度衝向巨龍的腹部,致使巨龍肚破腸流,發出痛苦的哀嚎聲;緊接著,金斧頭也瘋狂地朝巨龍的頭上一劈,刹時,腦漿四濺,血流如柱,兩隻巨龍慘死在潭中。

正當夫妻倆正苦想著要如何將太陽及月亮送回天上時,老爺爺再次出現了,除了恭喜他們除掉大害,並告訴他們隻要將巨龍的眼睛吃下,便可增長身高,把月亮、太陽放回天上去,於是大尖哥立即跳下潭中挖下巨龍的雙眼,夫妻倆各服一顆眼睛,瞬間,兩人成了巨人,便將月亮和太陽往上拋去,經過好幾次拋擲後,終於讓太陽及月亮又回到天空中的位置,而大地也恢複了正常的運轉。

從此,那個太陽及月亮曾掉落下的水潭便被稱為“日月潭”,而守護在旁的大尖山和水社山就是他們夫妻的化身。直至今日,曹族每年都會在潭邊舉行“托球舞”,以感念他們的義行。

九寨溝的由來

古時侯,有大山之神,主管草木萬物,名“比央朵明熱巴”,該神有九個女兒,個個美貌賢惠、勤勞、善良,然而神則恨女難成大器。又害怕女兒們嫁人歸去,自己孤身難待來日,於是便於水晶般大岩中,選出秀麗舒適的樓閣庭院,鎖女於其中,不讓她們外出。

姑娘們山門難出,思來想去,決計變為蜜蜂隨父進出。大姐首當其衝,附於父體,化為蜂,學得父親開、關山門的方法,一天便趁父親外出,領眾妹妹化為彩蝶出山門翔於藍天。

時值正午,姑娘們來到十二山峰上空,看見地上溝穀縱橫,毒煙四起,生靈塗炭。細尋,見清流汙水染就,民飲水而病亡,鳥獸亦遭其害。九位姑娘訪得一病危老媽媽,老媽媽勸姑娘快快離開此地,有妖魔叫“蛇魔紮”,欲收殺十萬生靈,方能得道成仙,天下無敵,溪流中全為妖魔所投毒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