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常見動物與分類(3)(2 / 3)

虎常常出沒於山脊、矮灌叢和多岩石的山地。虎沒有固定巢穴,它們喜歡遊蕩於山林之中尋找獵物,一般一天可走70多千米的路程,最長的可達420千米。

羊駝的個子很小,而且沒有駝峰。它們的毛多為深褐色,又輕又長,保暖性好。

塔爾羊非常稀少,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它們的外貌很像山羊,但是雄羊的頦下沒有須,吻部光禿無毛,肩部和頸部都有長毛。塔爾羊喜歡群居,具有極強的警惕性,一旦有異常情況,哨羊便會發出警報,其他的塔爾羊便能聞聲躲避起來。

雄性山地大猩猩在成年後,背部的長毛會變成銀灰色。它們的肩膀上堆積著厚厚的皮下脂肪,因此能耐高山上的嚴寒。它們將睡覺用的巢築在樹上,但每用一次就會換一個新巢。

大熊貓是中國的國寶。它們的頭又圓又大,軀幹和尾巴呈白色,眼圈兒呈黑色,像戴了一副墨鏡。大熊貓一般生活在海拔2000~3000米的山地竹林內,主要以竹子為食。

大熊貓是地球上古老的動物,在地球上已生活了七八百萬年。它們的祖先是始熊貓,生活在幾百萬年前炎熱潮濕的森林裏,與森林古猿是同一時代的動物。

大熊貓沒有固定的巢穴,它們總是喜歡獨自在樹林裏閑逛,有時在大樹下或竹林內臥睡;有時迅速而靈活地爬上高大的樹木。大熊貓還會遊泳,能安全地遊過湍急的河流。大熊貓的消化吸收能力較差,而且竹葉的營養也很少,所以它們不得不盡量減少活動,以節省能量的消耗。在人跡罕至的高山深穀密林中,它們總能找到最近的食物和水源,悠閑而平靜地生活。大熊貓很挑食,它們隻吃略帶甜味的冷箭竹和華桔竹,對味道苦澀的竹類絲毫不感興趣。這種偏食的習性使得每年這兩種竹子開花時,大熊貓就會餓死許多。大熊貓雖然是獨居為生,但它們與同類之間交流的方式卻很多。它們可以通過氣味標誌來識別對方的年齡、性別等;還會通過不同的叫聲和體態語言來表達它們的情緒。到了繁殖季節,雌雄大熊貓總是在稠密的竹林中高歌,對方便會循著歌聲或氣味找來。往往是數隻雄性大熊貓同時來到一隻雌性身邊,這時,一場“比武招親”便開始了。

雪豹被稱為“雪山之王”。它們是一種非常美麗的貓科動物,常年生活在雪山附近。它們喜歡奔跑跳躍,而且四肢健壯,行動敏捷。雪豹的棲息地海拔高度在2000~6000米。為了捕捉食物,它們會因季節的變化而沿山坡垂直遷移。灰白色帶著暗褐色斑點的亮麗毛皮是雪豹的外形特征。

白天,它們很少出來活動,隻有在清晨和傍晚,雪豹才從石洞的巢穴裏走出來捕食。雪豹經常在陡峭的山崖間走動,但卻從來不會摔下來。這是因為它們長著一條長長的大尾巴,可以保持身體的平衡。它們還能把尾巴當掃帚,隨時可將身後的足跡打掃幹淨。雪豹很聰明,非常善於利用環境來捕食。它們先將自己隱蔽起來,然後屏住氣息,一步步接近獵物,距離很近時便一躍而起發動進攻;它們或者耐心地躲在岩石後麵守候著,伏擊過往的動物,讓獵物防不勝防。雪豹的耐寒能力很好,因為它們身上長著厚厚的絨毛,腳掌上長著厚厚的肉墊,在雪地和岩石上行走時像穿了一雙優質的皮靴,身體的毛色和花紋同周圍環境非常相似,以迷惑獵物。雪豹長期棲居在嚴寒之中,夏天在6000多米的峰頂上捕獵;冬天在海拔1800米處尋找食物。它們在高山上行走絲毫不費氣力,可以輕易跳上6米高的山崖,或者翻過15米寬的山澗。

雪豹的性情極其殘暴,行動敏捷,四肢矯健,很擅長跳躍和奔跑。雪豹幾乎沒有天敵,所以人稱“高山霸主”。

野犛牛生活在青藏高原上,長期居住在海拔很高的雪山附近的山溝中,體型巨大,生命力頑強。它們的雙角斜向外伸出,如同一把月牙鏟。它們全身覆蓋著長而厚的毛,以抵禦高原的嚴寒氣候。野犛牛除了頭部、背部和四肢下部的毛比較短,其他部位都是長毛,長度可達40厘米,幾乎能垂到地麵上來,很像一個厚實的圍裙,能夠遮避風雨,還可以保暖禦寒。

在繁殖期,野犛牛便會組成一個“一夫多妻”製的小家庭。遇到狼、雪豹等猛獸時,這些野犛牛便會自動圍成圓圈,牛角向外,來保護自己族群中的小犛牛。野犛牛的四肢強勁有力,蹄子又粗又圓,但趾甲又小又尖,像一把錐子一樣插在雪地裏;野耗牛腳掌上有柔軟的角質,這樣的構造可以減緩身體下滑的速度和衝力,使它們在陡峻的高山上能夠自由穿行。野犛牛非常耐勞、耐寒、耐饑、耐渴,它們能夠棲息在人跡罕至的高山頂峰、荒漠草原等惡劣環境中,這是其他動物很難做到的。

金絲野犛牛長著一身金紅色的毛,在陽光的照耀下全身金光閃閃,非常漂亮。金絲野犛牛是普通野犛牛的變種,但卻不能與普通野犛牛交配。家養犛牛與野犛牛非常友好。野犛牛雖然生性凶殘,但對它們的“親人”——家犛牛仍然懷有深厚的感情。野犛牛往往會加入到家犛牛的行列中,家犛牛也時常會跟隨野犛牛一起浪跡天涯。野犛牛的叫聲很像豬,所以人們稱它為“豬聲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