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到了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七巧板遊戲在中國開始走下坡路,因為國家的動亂和積弱,玩它的人開始越來越少。盡管以商務印書館為主的書局相繼推出多本七巧板圖譜,但已是玩者寥寥,隻有極少的知識分子將其當成一種消閑的玩具,如著名的文學鬥士魯迅先生,就在寫作累了之後,喜歡玩一玩七巧板拚圖遊戲。
雖然從發明到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七巧板遊戲的沿革及發生發展並未形成很廣泛的影響,也沒有被中國人當成多麼有價值的玩具,但是,它在西方卻牆外開花,大行其道,並在二十世紀初之前的很長一段時期裏,成為了非常著名的、極被推崇的智力拚圖遊戲。
據考證,早在1801年,七巧板問世之初,就有一個名叫烏塔曼斯的日本人被七巧板深深地吸引,便將其帶到了日本。先是進行宣傳,繼而便出版了圖譜書。此後,七巧板由日本又傳到了朝鮮,直至歐洲。1805年,歐洲出版了一本名為《新編中國兒童謎解》的遊戲書,其中詳細地介紹了24幅七巧圖譜。到了1813年,英國、德國、意大利、法國、丹麥、荷蘭以及美國都已相繼出版了七巧板的圖譜。因為七巧板的變化無窮,加之它又是來自神秘東方中國的一種智板,所以,在歐洲眾多個國家連續出現專著的同時,七巧板遊戲亦傳播得相當廣泛,在很短的時間裏,就在歐美流行起來。尤其是被一些有識人士引入到數學領域和智力開發領域中來。
1818年,德國的一位名叫M·威廉的數學老師在看到七巧板圖譜後,馬上就想到了利用七巧板以解決一些數學幾何問題,於是。他對七巧板的幾何問題進行了係統的研究,並用七巧板進行了勾股定理的證明。在進行勾股證明的同時,M·威廉突然發現七巧板裏麵竟然擁有超級的數學思維體係,玩這種遊戲對人的啟智作用非常的巨大。這一發現,讓這個德國人興奮不已,他馬上把七巧板送到他的學生當中,讓學生們都來玩七巧板,既通過七巧板學到了一些數學知識,又讓七巧板來開發孩子們的智力。很快,他的七巧板開發術就在德國傳揚開來,並受到了大量教育工作者及孩子們的歡迎。據有關文獻記載,M·威廉的七巧板智力開發,是世界上將七巧板引入到智力開發領域的第一人,它的推廣領域遍及全德國,並影響到了全歐洲。
到了1846年,七巧板因著名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的童話《冰雪皇後》的描寫引用,使七巧板隨著這篇童話的問世及風靡而更加深入人心。
這篇童話的內容是:在一座城市裏有一對非常要好的小夥伴,男孩叫加伊,女孩叫格爾達。一天,加伊被冰雪皇後給劫走了,讓格爾達非常傷心。為了尋找到加伊,格爾達曆盡千辛萬苦,終於見到了加伊;而此時的加伊卻因被施了魔法己沒有了人的形態和靈魂,正在一片透明的冰雪上玩著七巧板。冰雪皇後見有人來找加伊,就對加伊說道:“如果你可以用七巧板拚出‘永恒’兩個字,你就可以自由了。於是,格爾達在一番努力破法之後,終於將加伊恢複了人的狀態。之後,兩個人遂用七巧板拚成了帶著甜蜜幸福的“永恒”的圖案。這樣,加伊自由了,加伊和格爾達高高興興地回到了城市。安徒生的這個童話,一經發表,立即傳遍了整個丹麥。它不光是傳達了童話作家的一種冰雪情懷,而且尤為難得的是這個童話提到了七巧板這種玩具。根據安徒生傳的記載,安徒生非常喜歡拚擺一種來自東方的玩具七巧板,至於他所玩的七巧板是從何處得到、他都能拚出什麼樣的圖案卻不得而知。盡管如此,由於他將七巧板引入到了童話作品當中,便適時而又順暢地將七巧板進行了推廣,並且隨著童話的被歐洲人的接受,七巧板也被更多的歐洲人所接受。這亦是這位童話大師不經意的一次偉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