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在南京國子監這幾年的聖賢書終究是沒白念,封建禮道的儒家正統思想對他影響很深,三綱五常根深蒂固,另外他從錢謙益和柳如是身上吸取了積極的忠君愛國思想,這二位的消極思想沒有影響他。這也是曆史上明末大亂的時候,他能夠脫穎而出,與他父親走出了一條截然不同之路,成就了一位赫赫有名的民族英雄的根本原因。
林毅的穿越雖然部分改變了他的曆史走向,現在他的民族英雄的本色已經表現出來了,為了忠君愛國,他要大義滅親。
為了策反他這位親叔叔鄭鴻逵,成功這一路上也想好了策略,這一張嘴也算是能說會道了,另外站立在民族與大義的立場上,叔叔在帥帳之中展開了一場唇槍舌戰,結果以他大獲全勝、以他的叔叔鄭鴻逵完敗而告終。
鄭鴻逵跟鄭芝龍雖然都是出身海盜,但是這兩個人又有不同,鄭鴻逵從考中武舉人到考中武進士,擔任過崇禎帝的錦衣衛都指揮使,然後擔任過鎮江總兵,弘光朝廷的時候他在鎮江抗擊清兵,你可以看出他走的道路是一條武科入仕之路,最輝煌的時候竟然是崇禎皇上錦衣衛的頭子,我與大明朝廷的皇恩,暈,思想當然是有的,否則也不會進到錦衣衛的高層。
應該說鄭鴻逵是忠於大明的,隻是這幾年崇禎皇上死了以後天下大亂,他不服林毅監國而已,走出了一條擁立自己親哥哥自立為王稱帝的道路。
在鄭成功的勸說下,回顧和總結這幾年的得失成敗,認識到了鄭成功說的是金玉良言,大南帝國不過是大順國和大西國的翻板而已,如果再執迷不悟下去,必然是步李自成和張獻忠的後塵,想明白這這些之後,覺得自己似乎老了,跟不上形勢了,論審時度勢,高瞻遠矚,他竟然不如自己的親侄子鄭成功。
他的思想開始動搖了,他開始理解鄭成功了,他這個侄子並非是貪生怕死之輩,不像他們以前想象的那麼不堪,那麼無恥。
但是要賣出像鄭成功這樣驚天地泣鬼神的一步,他覺得很有困難,他難道他也要反對自己的兄長鄭芝龍嗎?他們是從一個娘肚子裏爬出來的,這位兄長待自己不薄,特別是立國之後,加封他為親王,讓他經營兩廣,他既然選擇擁立兄弟上位之路,就應該善始善終,如果連自己的兄長都不忠心,何談忠於朝廷?
他們親兄弟五人,鄭芝虎和鄭芝豹現在都不在了,現在隻剩下他們老三個了,想當年他們兄弟幾人帶著十八芝闖天下,威名遠震東洋和南洋,先是18人後是26人,磕頭結拜,歃血為盟,異姓兄弟上尚能團結,親兄弟竟然要反目嗎,豈不讓天下人恥笑?
而且現在兄長鄭芝龍是最需要支持的時候,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生個兒子已經反對他了,做兄弟的難道還要對他背後捅刀子嗎?
鄭鴻逵很難轉變,很難下定決心,猶豫不決。他決定讓鄭成功走,之前那種見到鄭成功,一定要將他大卸8塊,替兄長清理門戶,這樣的念想一掃而空。
然而鄭成功沒有走,而是拉出寶劍,要自殺以死相逼,這一下鄭鴻逵慌了,完全亂了陣腳。
最後鄭鴻逵一咬牙,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投降大明,跟著侄兒鄭成功,共同遊說自己的兄長鄭芝龍,接受朝廷的招安,正如鄭成功所他言,他們這樣做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鄭芝龍贖罪,為他們整個鄭氏家族的子孫後代著想。
鄭鴻逵投降,鄭成功萬分高興。但此時最高興的莫過於田川真紀子。這個絕美的女人現在最關心的就是鄭成功的安危,其他的她一概都不關心。
她早就把自己的一切托付給了鄭成功,鄭成功的安危就是她生命的全部。就拿這次遊說鄭鴻逵來說,鄭成功已經把實底交給了她,盡管如此,當鄭成功把刀壓在脖子上那一刻,田川真紀子也把心懸到了嗓子眼兒,兩隻眼睛死死地盯著鄭成功,準備隨時做出反應,保證鄭成功絕對無虞,她有這個把握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