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一步說,如果鄭鴻逵不答應鄭成功的要求,或者說鄭成功真的自殺了,她也絕不能獨活人間。她定會首先殺了鄭鴻逵,然後找鄭芝龍算帳,然後再自裁,她早就有自己的打算。

現在一看鄭成功終於成功了,最高興的當然就是她了。

接下來鄭成功和鄭鴻逵商議勸說鄭芝龍一事,鄭鴻逵道:“成功,你爹的脾氣你最清楚,他決定的事情沒有更改,他跟叔叔不同,這事兒有些棘手。”

鄭成功點了點頭,實在不行了我們就得實行兵諫了。

“兵諫?”鄭鴻逵瞪大了眼睛,最後也點了點頭。於是兩個人開始做兩手準備,鄭成功修一封,派人坐船回去給林毅報捷,他和鄭鴻逵著手準備回福京勸鄭芝龍投降,接受朝廷招安之事。

遠在千裏之外的林毅接到鄭成功的奏折,當然是欣喜外分,沒有想到鄭成功這麼快就獲得了第一步的成功,能策反了鄭鴻逵,鄭成功此次也算是不虛此行。因為鄭鴻逵也是鄭芝龍集團的首要人物之一,曆史上此人也算是叱吒風雲了,與鄭誌龍一起擁立隆武帝,後來跟隨鄭成功一道,走出了一條與鄭芝龍不同之路,此人能夠歸順大明。實在是大明的一件盛事,對於瓦解鄭芝龍集團意義重大。

因此,施琅、小穎、哲哲、蘇沫爾和邢畹芳等都來向林毅表示祝賀。

林毅立即又給遠在福建西部的高桂英和李岩下旨,將此事告之,讓他們心中有數,並全力配合鄭成功叔侄的行動。

高桂英和李岩接到林毅的諭旨,立即如何眾將商議軍情,大帳之中,除了高桂英和李岩之外,李定國、劉芳亮、袁宗第、敏敏穆特爾、速不台等均在坐。

高桂英和李岩進行分兵派將,鄭鴻逵將2萬兵馬全部撤走,高桂英的明軍扮作南軍,隨後跟進。

這時林毅接到報告,小將劉國軒拜帥,鄭芝龍采綱了他的意見和建議,革除弊製,推行新政,鄭芝龍招賢納士,招兵買馬,現在南軍在福寧大肆增兵,劉國轉親自坐鎮指揮,日夜操練人馬,大有與明軍一決高下之勢。

“劉國軒?”林毅品味這個名字,施琅趕緊向林毅詳細介紹此將的情況,說此人之非同尋常,論文論武不亞於隻在他和鄭成功之上,不在他們倆之下,這是鄭芝龍集團五子良將之一,鄭芝龍那邊現在能打的也就是此人了。

其實不用施琅介紹,林毅也想起了此人。曆史上,劉國軒和施琅齊名,皆鄭氏集團的關鍵人物,後來二將由於種種原因皆投降了大清,成為康熙駕前不可多得的將帥之才。

但是劉國軒又與施琅不同,施琅先是隨同鄭芝龍反清,後來隨鄭芝龍降清,不久又與鄭成功抗清,最後又和鄭成功鬧翻,投降了大清,雖然曲折反複,而且存在朝秦暮楚之嫌,但其在收複台灣、結束兩岸敵對狀態,恢複大陸對台行使主權,幫助康熙建立大清統一的封建王朝等方麵立下不朽功勳,一戰成名,被後世譽為著名的軍事家。

而劉國軒則不同,他是明鄭集團的重要將領,雖然後來也投降了清朝,成為康熙駕前的重臣,但是先事鄭芝龍後事鄭成功鄭經等鄭家幾代,忠心耿耿,特別是在鄭成功收複台灣、驅逐荷蘭殖民侵略者方麵貢獻巨大,鄭成功死後,盤踞台灣的鄭氏家族一代不如一代,後來鄭氏家內訌,大權在握的劉國軒並未趁機竊取鄭家大業,看到鄭家大勢已去,大清已成天下統一之勢,康熙盛主年輕有為,不失為一代明主,便歸附了大清,成為大清的光祿大夫、太子少保,功成名就,於康熙三十二年壽終正寢。

林毅弄清楚了劉國軒的前生今世之後,立即決定用兵攻打福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