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包
紅包小小,包的是愛心與勇氣。此後常伴小女孩披荊斬棘。
除夕,醫院裏的病人都希望回家。
一個七歲的小女孩木然坐在病床上。
醫生笑容滿麵,撫摸女孩的頭,告訴她:你可以回家過年了。
女孩說:我沒有年好過。
醫生發現女孩神情悲苦,柔聲問道:為什麼沒有年好過呢?
媽媽死了!女孩說完緊咬下唇。
爸爸呢?叫爸爸帶你去吃飯。
爸爸沒有工作,沒有錢。
母死父失業,逢此年節更傷情!七歲的小孩,如何承受?醫生試圖為她找出一絲歡樂:
去阿公阿嬤家過年呀!
我沒有阿公阿嬤。
外公外婆呢?
他們說,媽媽死了,我們不可以去拜年。
這時才發現,傳統何其無情!
沒有媽媽的孩子,正需要溫情,傳統卻不準她拜年,今年,歡樂沒有她的份。
醫生也為她收起笑容,輕聲問道:家裏還有什麼人?
爸爸和弟弟。
七歲,沒人提攜,底下還有個弟弟,她需要多大的勇氣來挨苦?
醫生從昨天就盼望今天的病人回去的回去,不來的不來,好早些回家吃團圓飯。
今夜是除夕,還有人不團圓。
明天新年,還有人不能拜年。
眼前這七歲的小女孩,除夕出院也不開心,往後的日子怎麼過?
醫生開了藥單,掏錢請護士給女孩買藥,轉身去了又來,遞給女孩一個紅包:
這個給你,買些東西給弟弟吃,你是姐姐,要堅強點,多照顧弟弟,好嗎?
醫生握握女孩的小手,女孩兩行清淚落在醫生手上。
除夕夜,團圓桌上,聽聞這件事,禁不住為這溫馨之舉鼓掌,紅包小小,包的是愛心與勇氣,此後常伴小女孩披荊斬棘。
記下此章,謹向所有任愛醫生表敬意。
耳朵
與他們初相識那天,麗絲提著個籃子,走到路口地上一擱,對鄰居們介紹:這是康美倫!
夜晚十點多,門口有德士聲,接著門鈴響。這時候怎會有客人呢!
孩子去應門,緊接著一片歡呼!
往門外看去,是康美倫!鄰居那個兩歲的美國男孩!
他父親在搬行李,他母親麗絲含著歉意笑說:對不起!不知道你睡了沒,但他不肯回家,下了車就往你門口站,我想他是要見你,久違了一星期啦!
眾人歡笑聲中,開大門迎接我們家最受歡迎的貴賓。
康美倫是我們的左鄰,父親哈利是美男子,母親麗絲是美人兒,天生一對金童玉女。
與他們初相識那天,麗絲提著個籃子,走到路口地上一擱,對鄰居們介紹:這是康美倫!
籃子裏是個小嬰兒,圓亮的大眼睛像一泓藍藍的湖水,紅紅的小臉,粉雕玉琢,正手舞足蹈看著這群黃皮膚的鄰居。
那是個新鮮有趣的相識,從此,我家多了個可愛的客人。
起初,是借來抱抱。慢慢的,他懂得要過來,他母親把他舉過矮牆,這裏就張臂接過。漸漸的他長高了,腿長了,一舉一接頗費力,就開了門牽他過來。
我原本教麗絲學華語,後來改而教康美倫。康美倫記性好,學得快。第一個詞是“耳朵”,他念熟了,天天不停地重複:“耳朵、耳朵。”以後幹脆一見到我們家任何一人就喊“耳朵”。鄰居笑稱我們是“耳朵”家族。
我們也喊他“耳朵”,他一聽到“耳朵”,馬上就有反應,叫他康美倫,反而沒回聲。
來訪的親友聽得有趣,見麵都問:“耳朵”最近又學了幾句華語?
他每天早晨會隔著矮牆跟我說:開(門)、拿、餅幹、坐坐。
遇見新朋友會說:你好!拉拉手。
他母親說:真奇怪!他會講謝謝,就是不說Thank you!
他父親有些緊張:我也得學點華語,有時真不懂康美倫在說些什麼!
康美倫最愛說的一句是“媽媽美美”。
下星期開始,教他潮州話。
籬情
鄰居要回美國,約定以後互訪。
春節前,他們抱了一大盆橘子來賀年,說這是在新加坡的最後一個華人新年。除夕,我給他們送幾樣年菜過去。大年初一,他們帶著兩個小孩——耳朵和他的妹妹,一家打扮得非常中式上門拜年,讓孩子稱我為新加坡祖母。
敘談中,夫婦都說回去後,應是最想念我家的菜,特別是鹵鴨子。還有那份隔籬遞盤子的感覺,將是最難忘懷的。若他家有鄰居,必對籬牆悵然!
聞言,我已悵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