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妊娠時,腎髒的負擔明顯增加,如妊娠20周時腎血流量就比平時增加50%,腎髒有病則更加重了已經負荷很重的腎髒的負擔,故可對妊娠產生許多不利影響,反過來妊娠又可加重某些腎髒疾病。下麵就簡述幾種常見的腎髒病對孕婦和胎兒的影響。
(1)急(慢)性腎小球腎炎。急性腎炎患者受孕後易致流產,故一般認為需治療2年後才能懷孕。慢性腎炎即使僅有蛋白尿而無其他症狀,妊娠並發症和死胎的發生率亦較正常孕婦為高,故應積極治療等蛋白尿消失才能懷孕。如伴有高血壓,或血清肌酐(scr)值大於265.2微摩爾/升或血尿氮(BUN)值大於10.7毫摩爾/升,則妊娠中大多數發生流產或死胎,且可能引起腎功能惡化,故不宜妊娠,即便懷孕亦應行人工流產中止妊娠。如患者血壓不高,血清肌酐小於13.2毫摩爾/升,可在密切觀察下繼續妊娠。妊娠晚期應提前住院待產,一旦發現腎功能惡化,及時中止妊娠。在孕後8個月後分娩,嬰兒可望存活。如發現嚴重的胎盤功能減退,應即時行剖腹產術,以免發生死胎。
(2)腎病綜合征。一般認為,腎病綜合症患者妊娠時並發症並無增加,偶有報告懷孕期腎髒病症狀緩解的。但如血漿蛋白低,則可能出生低體重兒。如患者正在使用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製劑(如潑尼鬆和環磷酸胺)等治療,則不宜懷孕。因這兩種藥物都肯定可造成胎兒畸形。
(3)尿路感染。孕婦由於內分泌的改變及妊娠子宮壓迫輸尿係統等原因容易發生尿路感染,發生時應慎重選擇對胎兒無害的抗菌藥物治療。隻要治療及時有效,尿路感染對孕婦和胎兒不會造成什麼嚴重的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