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什麼叫產褥期?產褥感染怎麼防治?(1 / 1)

一般產後到8周內這一段時間稱之產褥期。

胎兒胎盤娩出後,產婦由於產時的消耗,感到疲倦,產後24小時體溫略有升高,經過臥床休息後,體溫會恢複正常,身體也感到輕鬆。妊娠期間生理性貧血在產後2~6周逐漸自然恢複。

胎盤排出後,子宮立即收縮,宮底高度與臍平。以後每天下降1~2厘米,大約10~14天就完全降到骨盆腔內,產後6周基本恢複正常。

產褥感染是致病菌在分娩前、臨產時或分娩後的產褥期侵入生殖道引起感染的疾病,症狀為頭痛、全身不適、惡露發臭、下腹壓痛、體溫超過38℃以上或持續高熱,出現時間從產後1~2天開始到10天之內。產褥感染是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產褥感染的細菌來源主要有自身感染和外來感染兩種。自身感染是指臨產前細菌已侵入產婦的生殖道內,較常見的細菌是厭氧鏈球菌,通常寄生在產道內,平時不致病,如產道損傷機體抵抗力下降,細菌侵入可致病。外來感染是指產前、產時、產後細菌從外界侵入產道,如接生用的器械、敷料、手套消毒不徹底帶入致病菌;空氣傳播病菌;妊娠末期及產褥期盆浴、性交;產褥期用的衣服、衛生紙帶入病菌等;分娩後產道創傷也是細菌侵入的門戶,可引起局部和全身症狀。

產褥感染以預防為主,應加強孕期保健,治療孕期並發症,增強抵抗力。妊娠末期和產褥期禁止盆浴和性交。接生用具要徹底消毒,接生時避免過多和不必要的陰道檢查及肛查。產褥期保持外陰清潔。注意惡露墊消毒。產婦早期起床活動,有利於惡露排出。產後發熱不要濫用退熱藥。

一旦發生產褥感染,必須及時去醫院查治。根據病情輕重,選用抗菌藥,嚴重者靜脈給藥。必要時應用子宮收縮藥促進宮縮,有利感染性分泌物的排出。也可以結合中醫中藥治療,感染初期以和解表裏為主,佐以清熱化瘀之法,取柴胡、黃芩、生地、當歸、蘇木、赤白芍各10克、桂枝3克煎服;瘀熱深重則以活血化瘀,佐以清熱涼血之法,取當歸、桃仁、紅花、蒲黃、靈脂、香附、柴胡、黃芩、丹皮、生地各10克煎服。會陰陰道傷口感染時,必須保持局部換藥,有膿腫形成時,要切開排膿,引流通暢。若發生中毒性休克,必須及時搶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