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不良是一種慢性營養缺乏症,多發生於熱量和(或)蛋白質供應不足的3歲以下嬰幼兒,主要表現為逐漸消瘦、皮下脂肪減少、水腫等。營養不良的患兒生長發育緩慢,全身抵抗力下降,常患感冒、腹瀉等疾病。引起營養不良的主要原因有:
(1)喂養不當。由於小兒生長發育迅速,必須供應足夠的營養物質,如不能滿足生長發育的需要,則可能發生營養不良。如人工或混合喂養嬰兒時,牛奶調配不當,單純或過早以米粉為主;即使母乳喂養,不按時添加輔食、或驟然斷奶;也有少數兒童是由於長期偏食、挑食、吃零食所引起的。
(2)疾病影響。患兒因患病長期攝食量少,或攝入食物不能充分消化、吸收、利用;或因患病,消耗過多,皆可導致營養不良。較常見的消化係統疾病有嬰幼兒慢性腹瀉使腸道消化、吸收功能下降,造成營養缺乏。其他還有消化道先天性畸形如唇裂、齶裂、幽門狹窄等;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結核,寄生蟲病等。
兒童發生了營養不良,首先表現為體重不增或減輕。根據體重下降的程度,營養不良可分為輕、中、重度或Ⅰ、Ⅱ、Ⅲ度,其標誌是:Ⅰ度時體重下降10%~25%,Ⅱ度時體重下降25%~40%,Ⅲ度時體重下降超過40%。患兒皮下脂肪層逐漸減少或消失,表現為明顯的消瘦,是本病的特征,皮下脂肪消減的順序:首先是腹部,其次是軀幹、臀部、四肢,最後是麵部。有的家長看到孩子臉上胖胖的,就以為孩子不會營養不良,這是不對的。如果孩子麵部出現消瘦,說明該小兒已經有明顯的營養不良了,輕度的營養不良從麵部不易觀察到。如果營養不良時間較長,病情較重,孩子的身長也低於正常。
另外,患有營養不良的小孩還表現為皮膚蒼白、幹燥、鬆弛和失去彈性。重度營養不良時,孩子多哭,煩躁,反應遲鈍,智力發育落後。如是蛋白質供給不足引起的營養不良,輕者虛胖,重者伴有水腫。
營養不良時,還常常有並發症。如患兒抵抗力下降,易於繼發各種感染。因此這些患兒常會患有腹瀉、感冒、肺炎等。另外患兒有時突然發生自發性低血糖症而突然暈倒。
近年來,由於我國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營養不良已比較少見,目前所見的營養不良多由於偏食、挑食、食物搭配不合理或其他疾病所致。因此,要預防兒童營養不良,首先要提倡母乳喂養,適時添加輔食;還要加強鍛煉,增加體質,預防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