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孩子出牙有何規律?牙齒能反映小兒的健康狀況嗎?(1 / 1)

俗話說:7坐8爬,9月長牙。這是說孩子到了9個月,就應該出牙了。其實孩子的乳牙不一定在9個月時萌出,可以早些,也可以遲些。

出牙是指牙齒穿出牙齦。小兒出生時雖然看不到乳牙,但是乳牙的牙胚已經存在,隱藏在上下頜骨中,被牙齦遮蓋而摸不著,看不到。

乳牙的萌出有一定規律,一般於出生後4~6個月開始出牙,早的可以在3個月,遲的可以到10個月才開始出牙。乳牙共20個,2~2.5歲全部出齊。嬰兒出牙的數目=月齡數-(4~6)。如1歲半的孩子,他的乳牙數=18-4或6,應為14或12顆牙。

乳牙的出現有一定的規律,萌出的順序是先下中切牙,然後是上中切牙,再依次是上下側切牙、第一磨牙、尖牙、第二乳磨牙。個別的孩子牙齒萌出順序可略有不同。

恒牙於6~7歲時萌出。首先萌出的是第一磨牙,而不是門牙,第一磨牙又稱為六齡牙。

牙齒情況大致反映骨骼的情況。骨骼發育好時,出牙及時,牙質好;骨骼發育差時,出牙會延遲,或順序發生錯亂,牙質也不好。

個別孩子剛出生時就有1~2個乳牙萌出,醫學上稱為“誕生牙”。最常見的是下中切牙。由於誕生牙萌出過早,牙根沒有發育好,缺乏牙槽骨的支持,長在牙齦上,所以常常鬆動,容易脫落。嬰兒出生後的最初一段時間,靠吸吮乳汁攝取營養,無需咬食物,因此誕生牙對嬰兒作用不大,反而在嬰兒吸奶時,因舌頭運動,舌係帶常常被誕生牙磨擦,引起糜爛、潰瘍,影響嬰兒吸吮和健康。因此對誕生牙的處理,一般主張拔除。誕生牙拔除後並不影響恒牙的生長。

牙齒能反映小兒的健康狀況。牙齒是人體的一個器官,牙齒的情況與小兒的健康有著密切的關係,常見的情況:一是孩子到10個月還未出牙,即為出牙延遲,提示小兒可能患佝僂病,需要補充維生素D和鈣劑;還有可能是甲狀腺功能低下、生長激素缺乏。此時還有可能伴有出牙順序錯亂。二是服用四環素會使牙齒變成棕色並易患齲齒。三是缺氟時,牙齒容易發生齲病。氟中毒時,牙釉質上又會出現棕褐斑紋而且質脆裂。四是牙齒排列不齊、缺乏,常常是先天性外胚層發育不良。

根據上述情況,可以幫助醫生作出疾病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