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勵精圖治——清聖祖玄燁(2)(2 / 2)

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不斷發展,資產階級的力量發展壯大起來,英、美、法等國通過資產階級革命成為資本主義國家,資本主義製度在歐美先進國家開始確立了。這一時期資本主義國家還寥若晨星,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還處在封建社會,但資本主義已成為曆史發展的主流。歐洲許多封建國家著手改革,以實現富國強兵。在世界急劇變化的震撼下,歐洲法俄普奧等主要封建國家,為了擺脫封建統治危機,實現富國強兵,先後進行了改革。盡管這些改革的目的在於加強封建君主專製,但客觀上卻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

啟蒙運動在歐洲的興起和發展,是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又一個信號。在社會巨變的大潮中,歐洲湧現出一大批傑出的啟蒙思想家,他們崇尚理性,提出了人權、法製等資產階級政治學說,猛烈抨擊天主教會和封建統治。啟蒙運動不僅為歐美資產階級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動員,還為新的資本主義社會提出了各種政治構想,為日後各資產階級國家政治製度模式提出了理論基礎。

實際上在清初興起的反封建專製思潮中,中國也出現了一批進步的思想家,如黃宗羲(1609—1695年)、顧炎武(1613—1682年)、王夫之(1619—1692年)、唐甄(1630—1704年)、顏元(1635—1704年)。這些思想家對封建專製的集中產物皇權提出了激烈批判,認為“盡天下一切之權,而收之為上”的皇帝,已成了“天下之大害”;對君權與人民大眾的關係,提出君主是“為民而立”的一種爵位,隻要符合“公天下”原則,皇位也“可禪、可繼、可革”;主張從分權和監督兩個方麵來限製君權,改變君主集權的專製統治。遺憾的是,不容百花齊放的“清”風,不僅扼殺了這些新思想,而且後來甚至發明了一種“文字獄”,來懲治和摧殘擁有啟蒙或前瞻思想的哲人和學者。

以思想開明著稱的康熙,卻又是大興文字獄、鎮壓反清思想的禍首。康熙在即位的第二年,有官員告發,浙江湖州文人莊廷曾私自召集文人編輯《明史》,其中有攻擊清朝統治者的語句,並且使用南明的年號。此時莊廷已死,朝廷下令把莊廷開棺戮屍,對其子連同為此書寫序的、賣書的、刻字的、印刷的,甚至當地官吏,不是被處死,就是被充軍。案件一共株連七十多人。康熙五十年(1711年),又有人向康熙告發,在翰林官戴名世的文集裏,對明朝廷有同情之語句,又用了南明永曆帝的年號。康熙遂下令把戴名世打進大牢並處死,而此案又牽連到他的親友和刻印文集者三百餘人。在整個康乾盛世的百年中,中國的一批進步思想家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迫害乃至慘遭屠殺,他們閃耀的智慧之光都被無情扼殺,幸存的也隻能小心謹慎地儲存在私刻的書本中。

說康熙不尊儒倡文的確冤枉,他組織編纂了《全唐詩》《曆代賦彙》《康熙字典》《古今圖書集成》等許多大部頭的書籍,在文化上留下了英名;但他又以禁止淫詞小說為由,槍殺了一批有悖封建禮教、不利清朝統治的文化讀物。他開博學鴻儒科,培養和選拔人才,但他所需要的是那些能聽從朝廷指揮、為皇帝歌功頌德的禦用工具,恰如詩人宋琬在《舟中見獵犬有感》一詩中所嘲諷的“獵犬”:

秋水蘆花一片明,難同鷹隼共功名。

檣邊飯飽垂頭睡,也似英雄髀肉生。

對外關係的著眼點決定了對外交往的排斥態度。當西方在世界大發現後大力拓展海外殖民地、發展海外貿易之際,康熙卻正在為海岸線的不寧而焦躁不安。為維持大清政權的穩定,他采用了愚蠢的鴕鳥政策,把實行海禁、構築一道海疆藩籬,將他視為最危險的“夷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