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在文采方麵興許比不上乾隆,但是他在1789年4月30日在國會向兩院發表的就職演說,卻成為流傳於世、記載於史的著名演說辭。他在其中說:
我對祖國的熱愛激勵我以滿懷愉悅的心情展望未來。這是因為,在我國的體製和發展趨勢中,出現了又有道德又有幸福;又盡義務又享利益;又有公正和寬仁的方針政策作為切實準則,又有社會繁榮昌盛作為豐碩成果的不可分割的統一;這已是無可爭辯的事實。這也因為,我們已充分認識,上帝決不會將幸福賜給那些把他所規定的秩序和權利的永恒準則棄之如糞土的國家。這還因為,人們已將維護神聖的自由火炬和維護共和政體命運的希望,理所當然地、意義深遠地、也許是最後一次地,寄托於美國民眾所進行的這一實驗上。
在地球的一方,華盛頓駕駛著簡陋的美國列車奔向資本主義;而地球的另一方,乾隆駕馭著表麵上裝飾得富麗堂皇的馬車,駛往封建專製的頂峰。這就是曆史的真相,事情的本質。
當中國處於把科技知識視為“形而下”、視“騎射乃滿洲根本”
的康乾盛世之際,歐洲就已經形成了以哥白尼、伽利略的發現和發明為先導的科技,在17、18世紀之交,又出現了牛頓對運動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的重大發現。繼牛頓之後,研究自然科學在歐洲蔚然成風,大批科學成果隨之誕生。一個科學、技術、實驗三者鼎立、互相牽引、彼此促進的互動新機製逐漸形成,為生產力的發展注入強大的動力。
從18世紀60年代起,英國率先開始了工業革命,一係列技術改造和發明相繼問世。織布飛梭和手搖紡織機的出現,使紡織效率提高了四十倍以上。自瓦特發明單動式和複式蒸汽機後,英國的棉紡工廠開始用蒸汽作動力,法國人柯格諾特製成了第一輛蒸汽推動的三輪汽車,美國人富爾頓製造了第一艘輪船,英國人斯蒂芬孫發明了蒸汽機車。蒸汽機的普遍應用使工業擺脫了對自然能源的依賴,使勞動生產率幾倍幾十倍地提高。而在另一個至關重要的冶金領域中,焦煤煉鐵的新技術改變了以木材為燃料進行冶鐵的落後工藝,以巨大的熔鐵爐和精煉法為代表的煉鐵技術革新,不僅推動了冶金工業的進步,同時也有力地促進了煤炭工業的發展。
生產力的巨大發展,把英國、把西歐國家和把美國相繼推上了時代快速車。工業革命的結果促使西方經濟迅速騰飛,導致一批新興工業城市的出現,人口大量流向城市,資本主義迅速成長。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說:“資本主義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時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麵對世界範圍工業革命曆史性的大變動、大轉折,麵對一個前所未有的綜合國力激烈競爭的國際環境,麵對一日千裏地飛速變化和發展的人類社會,大清王朝的三代聖君卻一代比一代顯得愚昧、盲目和頑固。
一直睜大眼睛關切地注視著中國的馬克思,曾以一段精辟的話總結了康乾盛世後的中國處境:
一個人口幾乎占人類三分之一的大帝國,不顧時勢,安於現狀,人為地隔絕於世並因此竭力以天朝盡善盡美的幻想自欺。這樣一個帝國注定最後要在一場殊死的決鬥中被打垮:在這場決鬥中,陳腐世界的代表是激於道義,而最現代的社會的代表卻是為了獲得賤買貴賣的特權——這真是一種任何詩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種奇異的對聯式悲歌。
四
伴隨經濟繁榮而來的是侈糜之風大盛,貪汙公行,吏治敗壞。朝臣大員貪贓枉法者前後相望,歪風邪氣甚囂塵上,社會危機加深,積重難返,民變時起。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卻正是乾隆,出風頭,重奢靡,甚至不惜動用國庫耗竭國財,這是他比乃父、祖的青勝於藍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