禦筆成了秦家的傳家之寶,然而他們對文化市場的行情未免孤陋寡聞,不知道乾隆的字並不怎麼值錢。他們卻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價,僅因修葺園林一項就耗銀三萬兩。
更大的浩劫是南巡後在朝廷上下、京城內外掀起的一股揮霍風、浮誇風、貪汙風和腐敗風。在乾隆晚年,國庫耗盡,碩鼠遍地,而其中養得最大最肥、亙古罕見的碩鼠就是在乾隆一手扶植下青雲直上的寵臣、權相和。
太上皇乾隆死後第二天,嘉慶四年正月初四,嘉慶帝即下令逮捕和,當即宣布和二十大罪狀。在這二十條罪狀中,除了指控和目無法紀、專權誤國、擅按帝禮建屋築塋外,最引人注目的還是關於他財富的那幾條:
(十五)所藏珍珠手串二百餘串,較宮中多至數倍,並有大珠較禦用冠頂尤大。
(十六)真寶石頂非所應戴,乃藏數十餘顆,並有整塊大寶石為禦府所無者,不計其數。
(十七)家內銀兩衣飾等物,數逾千萬。
(十八)夾牆藏赤金二萬六千餘兩,私庫赤金六千餘兩,地窖藏銀百餘萬。
(十九)通薊地方當鋪錢鋪資本十餘萬兩,與民爭利。
和被抄並賜死,實屬罪有應得,而嘉慶迫不及待地收拾朝廷權臣,卻是事出有因。醉翁之意不在酒,嘉慶並非為了殺一儆百,動真格整治貪官,而是為泄舊日私憤,並趁機將和的財產據為己有,其貪婪與聚斂表現,與乾隆、和之流如出一轍。當時流傳於京城的民謠“和跌倒,嘉慶吃飽”,一語道破了這一事件的實質。
乾隆既走,國庫告罄;和雖死,未動貪官。在為中國最後也是最頑固和腐朽的封建王朝作了一番回光返照的表演之後,康乾盛世在一陣令人心酸的哀樂聲中落下了帷幕。康乾盛世成了清王朝從強盛走向衰敗的標誌。
乾隆死後被隆重地入葬於清東陵,誰也說不清有多少珍貴的古玩字畫——也許是作為康乾盛世的象征,伴隨他進入了地宮。然而這個生前不知對多少文人和臣屬刨過墳戮過屍的大清皇帝,怎麼也沒想到自己死後竟會遭到同樣的報應。在他搬進清東陵一百二十九年後,被一個窮凶極惡的大盜墓賊挖陵、盜寶並棄骨,這個盜陵大賊就是國民革命軍第三集團軍第六軍團第十二軍軍長孫殿英。
清王朝統治在1911年結束之後,中華民國政府順理成章地擔負起前朝陵寢的保護工作,然而在那個軍閥忙不迭地爭權奪利的年代,又有誰顧得上長眠於地宮的帝王後妃呢。當時駐防河北薊縣馬伸橋一帶的孫殿英,獲悉有一夥土匪欲往清東陵盜寶,遂借口剿匪,於1928年7月2日派所部第五師譚溫江率一團進駐清東陵,在驅趕走守陵人員之後,於7月5日對乾隆的裕陵、慈禧的普陀峪東陵進行了大規模的爆炸和盜掘。孫殿英幕後操縱,譚溫江直接指揮實施,將乾隆、慈禧的陵墓用炸藥炸開,盜走墓中隨葬的稀世珍寶。因乾隆與嬪妃之棺為楠木製,他們遂使工兵用電鋸鋸開棺木,掠奪隨葬品。他們扒下慈禧身上的龍袍和內衣,搶走她所有的貼身珠寶,又用刺刀撬開這位老佛爺的嘴,掏出她口腔中的夜明珠。在搶劫一空之後,這群盜賊將兩墓中乾隆、慈禧的屍骨從棺中拋出,盜軍撤走之後,當地土匪、地痞、流氓又先後多次進入兩墓,墓中屍骨被反複踐踏,至溥儀派人前往料理的時候,已是慘不忍睹。
孫殿英東陵盜寶案震驚中外,時居天津的末代皇帝溥儀,聞之痛不欲生。祖墳被掘,先帝被汙辱到如此地步,實在忍無可忍。他期望蔣介石能夠主持公道,嚴懲盜陵匪犯,但孫殿英卻用盜陵的珍寶買通了蔣介石。獲得贓物的豈止蔣介石一人,宋美齡、宋子文、孔祥熙夫婦、何應欽、戴笠等人都是孫殿英的受賄者。那顆可分成兩瓣的夜明珠,後來就被釘在宋美齡的一雙拖鞋上。據說當溥儀得知不僅孫殿英逍遙法外,而且譚溫江也被無罪釋放,並又打聽到孫殿英給蔣介石新婚夫婦送去一批贓物時,他對蔣介石的仇恨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溥儀發誓要與蔣介石對立到底,他的心理變化促進他作出複辟的決定,遂使中國現代史上又演出了不堪回首的荒唐一幕。
兩個死有餘辜的先朝帝後,兩個臭名昭彰的當代軍閥,一個不知羞恥的末代皇帝,將一段充滿罪惡、恥辱、殘忍和愚昧的清史演繹到最後。兩個惡鬼、兩個罪人、一個蠢材的同台演出,留下了一版可恥、可卑、可悲和可笑的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