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王朝末日——清德宗載(3)(1 / 3)

這一年十月,俄國侵略軍借口保護正在修築的中東鐵路,調集十七萬大軍,兵分六路入侵中國東北。十月下旬,東北鐵路沿線及主要城市,全部淪陷。在俄軍侵略東北的整個過程中,有大約二十餘萬無辜的中國民眾在侵略者的屠刀下喪生。十二月,東北人民自發組織的忠義軍、義和團餘部農民軍及鎮東軍三支抗俄主力軍,在吉林海龍實現聯合,統稱“忠義軍”,聯合後將士達兩萬餘人。忠義軍以“禦俄寇、複國土”相號召,得到遼東百姓的積極支持,活躍在海龍、通化一帶的高山密林中,打得俄國侵略軍坐臥不寧。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秋,忠義軍抗俄鬥爭以失敗告終。

十一月初三,俄國《火星報》創刊號上發表了列寧的《中國的戰爭》一文。列寧在這篇文章中猛烈抨擊了俄國政府對中國的無恥侵略,揭露了俄國軍隊在中國領土上的野蠻行徑。他的文章一開始就寫道:“俄國正在結束對中國的戰爭:動員了好些軍區,耗費了數億盧布,派遣了幾萬名士兵到中國去,打了許多次仗,取得了一連串的勝利——的確,這些勝利與其說是戰勝了敵人的正規軍,不如說是戰勝了中國的起義者,更不如說是戰勝了手無寸鐵的中國人。淹死和屠殺他們,不惜殘殺婦孺,更不用說搶劫皇宮、住宅和商店了。”“沙皇政府在中國的政策是一種犯罪的政策。”他號召俄國人民識破沙皇政府製造民族仇恨、轉嫁危機的陰謀,行動起來,“打碎戰爭強加在勞動人民身上的新的枷鎖”。

這一年夏天,中國民主主義革命團體正氣會改為自立會後,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人加緊組籌自立軍,以為武裝“勤王”之旅。七月初一,唐才常邀集上海維新人士在張園開“中國國會”,到會者有容閎、嚴複、章太炎、畢永年等數百人。會上推容閎為會長,嚴複為副會長,唐自任總幹事。國會宣布宗旨三條:一、保全中國自立之權,創造新自立國;二、決定不認滿洲政府有統治清國之權;三、擁護光緒皇帝複辟。既反清又擁帝,宗旨存在著明顯的自相矛盾,對此章太炎、畢永年表示反對,並勸唐才常與康有為、梁啟超分手。而唐才常以經費賴保皇會提供為由,婉言拒絕。章太炎當場自剪發辮,宣布與之決裂。

七月二十七日,張之洞勾結漢口英國領事,破獲自立軍總機關,將唐才常等人逮捕並殺害,自立軍起義“勤王”計劃遂告徹底失敗。

張之洞、劉坤一隨即嚴厲鎮壓自立會會眾,株連甚廣,捕殺百餘人,自立會亦告瓦解。

這一年閏八月十五日,根據孫中山在香港與興中會員舉行會議的決定,鄭士良、黃福等在日本的台灣總督許以支援下發動惠州起義,首戰告捷並連續獲勝。不料台灣總督秉承新任內閣總理大臣伊藤博文旨意,背棄了先前的承諾,致使義軍在清軍進逼下陷入彈盡糧絕的境地,於二十九日敗散。

閏八月下旬,興中會會員史堅如、鄧蔭南等在廣州得知惠州起義的消息,遂決定采取暗殺活動,刺殺兩廣總督德壽,給惠州起義以有力聲援。史堅如等在總督府後挖地道通至德壽的臥室正麵,埋置炸藥。

但炸藥爆炸後僅將德壽從床上震落在地,卻未喪命。史堅如被清方逮捕,被捕後備受酷刑,堅貞不屈,於九月二十八日慷慨就義。孫中山聞其死訊後,稱史堅如的犧牲“死節之烈,浩氣英風,實足為後死者之模範”。史堅如謀刺兩廣總督德壽未遂後,德壽即懸賞購革命黨領袖的首級,其中曾任興中會會長的楊衢雲首級賞價為白銀三萬兩。惠州起義時,楊衢雲負責接濟餉械。起義失敗後,楊留居香港,亦遭暗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