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王朝末日——清德宗載(3)(3 / 3)

劍態簫聲不可羈,已教終古負初期。

能為頑石方除恨,便作詞人亦大癡。

但覺高歌動神鬼,不妨入世任妍媸。

隻慚洛下書生詠,灑淚新亭又一時。

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1908年11月15日),在光緒死後的第二天下午,他的“親爸爸”與政敵慈禧也病死在中南海儀鸞殿。

消息公布後,立即在全國引起種種的懷疑和猜測,因為這對母子自戊戌政變後一直處於對立的微妙狀態中,而且慈禧一直欲置光緒於死地而後快。現在兩人幾乎同時死去,年齡僅為慈禧之半的光緒又死於她之前,於是,後人對光緒之死產生了種種不同的說法:

一種說法是徐珂的《清稗類鈔》所述,認為慈禧在病危時,不願在她死後讓光緒再掌朝政,派親信去窺探光緒動靜,得知光緒“竟有喜色”,大怒說:“我雖病,當不致先他死,他休癡想!”於是派人將光緒毒斃。下毒是中國古代宮廷鬥爭中慣用的手法。

另一種說法以德齡《瀛台泣血記》為代表,認為是慈禧的太監親信李蓮英平日狗仗人勢,迫害光緒,害怕慈禧死後光緒再度上台會危及自身,因此瞞過慈禧,暗中毒死了光緒。

第三種說法則是康有為的公告與溥儀的《我的前半生》的看法,認為袁世凱在戊戌政變中出賣了光緒,當慈禧病危時,擔心光緒重新上台,便以重金買通內監,借向光緒進藥之機,暗中下毒,謀殺了光緒。

以上幾種說法流傳頗廣,但均係猜測之詞。據曆史學家近年在故宮博物院中找到的清宮醫案中,對光緒曆年的病曆與藥方分析,認為光緒死亡純屬自身疾病加劇所致。光緒從小在慈禧的冷漠、威嚴與脅迫中長大,精神壓抑,羸弱多病,特別是在戊戌政變中經受慈禧無情打擊,被長期幽禁,精神瀕臨崩潰,身體急劇衰弱,年紀輕輕就患上多種嚴重疾病,據現代醫學分析其病史,他的肺、肝、心等都有病,還有長期遺精史。光緒勉力支撐數年,到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已病入膏肓,十月十八日即光緒死前四日的醫案上寫著:“此病不出四日,必出危險!”十九日禦醫們已感到束手無策,二十日,光緒“目瞼微白而珠露”,危在旦夕了。二十一日進入彌留狀態,“脈息如絲欲絕”,到此日夜間,光緒終於死亡。據此分析,光緒的直接死因,乃是心肺功能的慢性衰竭,合並急性感染而造成,屬於正常死亡。

然而清宮病曆醫案就那麼可靠麼?陰險、殘忍而又狡詐的專製統治者在權力鬥爭中,可以無所不用其極。他們大權在握,生殺予奪,任其所為,在刀劍相逼下,禦醫難道不能偽造或篡改病曆醫案麼?在厚厚帷幕後麵的重重陰謀,使清朝曆史上出現了一個接一個帝、後的死因之謎,順治、康熙、雍正、慈安太後、同治之死,都成為留給後人進行無休止地探討與爭論的曆史疑案。

光緒之死是清史中飄過的最後一片疑雲。